老编辑语重心长地说着,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温和与鼓励,“记住,编辑并非教师,我们肩上的使命并非单纯教导作者如何挥洒文字,而是像一位智者引领旅人那样,引导他们在创作的道路上自行探索,发掘无限可能。这种引导,是一种温柔的艺术,既非生硬灌输,亦非严苛要求,而是希冀他们的作品能够与时俱进,与我们杂志独树一帜的风格完美契合。即便是面对那些才华横溢、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我们亦要坚守编辑的职业操守,勇于提出建议,共同成就佳作。”
“谢谢您,李老师。”
黄勇昌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神中闪烁着感激与动容。
这不仅仅是一番话语,更是前辈对后辈的一种无私提携与信任。
“哎,这算什么,不过是些职场多年的肺腑之言罢了。”
李老编辑爽朗地笑了,眼角的皱纹似乎也在讲述着过往岁月的故事。
“话说回来,既然你觉得初审没问题,可别耽搁了,快去给主任编辑复审吧。时不我待,可别让好文章错过了档期。”
“是是,我这就去。”
黄勇昌仿佛被这句话猛然唤醒,匆忙站起身来,朝向主任编辑的位置大步流星而去。
他的心中充满了使命感,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
在这座文学的殿堂里,一篇作品从投稿到最终刊发,需要经历重重考验。
初审与复审,就像是作品的两重试炼,它们不仅检验着文字的精炼与深度,也衡量着内容是否能与时代共鸣。
总编与社长主持的终审,虽说是最后一关,却往往聚焦于作品的思想导向,而具体文字的雕琢与故事的打磨,则是责任编辑与主任编辑肩上的重任。
因此,复审不仅是对初审的一次验证,更是一次深入挖掘与再度提炼的过程。
“哦?发现什么宝贝了吗?”
主任编辑见黄勇昌手捧稿纸走来,脸上挂着一抹玩味的笑容询问。
在平日里,大多数稿件会累积至下班时由各责任编辑汇总,再统一提交给他进行复审。
然而,若某篇稿件格外引人注目,或是编辑个人极度推崇,便会迫不及待地直接呈上,以求加速这个流程。
“这是逸轩朋友的又一力作,救赎。”
黄勇昌介绍道,语气中不无自豪,“这篇故事宛如一场精心设计的猜谜游戏,但在其表象之下,实则隐藏着对现实社会深刻的剖析与批判。相比起他的第一部作品狩猎,逸轩在这部救赎中的笔触更为老练,情感处理也更为细腻成熟。”
“哦,是这样吗?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愈发感兴趣了。”
主任编辑的表情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在这个行业,从一名普通编辑成长为负责特定领域内容的资深编辑,往往需要数年的磨砺,晋升为主任编辑更是需在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
而在钟山这样国内顶尖的文学杂志,没有十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几乎不可能坐上主任编辑的位置。
他们阅文无数,各式各样的作品早已司空见惯,因此,那些在普通读者眼中新奇有趣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或许已略显单调,甚至偶尔会感到一丝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