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读者仿佛珍宝般,不仅自己沉浸于书页间跌宕起伏的情节,更乐此不疲地向亲朋好友、同事同好乃至网络论坛的每一个角落热情推荐。
毕竟,狄仁杰传奇中那份智斗奸佞的机锋,考古奇案里历史与谜团交织的迷雾,重案六组内正义与邪恶激荡的较量,其高质量与深受欢迎程度,皆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
尽管苏艳红在创作时采用了易于为广大读者接受的手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笔触轻率随意。
每一篇故事背后,她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不仅深入研读历史文献,确保人物虽是虚构,却总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那一抹真实的倒影,而且对于文中涉及的医学、法律等专业知识,更是逐一求证,力求准确无误。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在京城大学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书架间,在京城图书馆静谧的阅读室里,一页页翻阅,一笔笔记载,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在京城这座城市从事写作,无疑是天赐良机。
京城大学图书馆,这座当年国内首屈一指的知识宝库,其馆藏之丰富,类目之繁多,足以让任何学者心生敬畏。
而京城图书馆,虽在规模上稍逊一筹,却因少了学术机构的限制,收藏了诸多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孤本秘籍。
在那个信息尚未被互联网全面覆盖的年代,图书馆几乎成了探寻知识与灵感的唯一绿洲。
有了这两座知识殿堂的强力支撑,苏艳红查阅资料的过程变得既便捷又高效,几乎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然而,如同明月之阴晴圆缺,作品同样面临爱憎分明的双重评判。
一部分人嗤之以鼻,将其视为低俗通俗读物,视苏艳红笔名香雪为文学圣殿中的玷污者;另有一派人,则是对作品吹毛求疵,甚至指责重案六组有误导读者步入歧途之嫌。
与此相对,支持者们反唇相讥,称批评者们不过是故作姿态的“假清高”;而批评者反击称喜爱者“缺乏理性和深度”。每当两方观点激烈碰撞,便会有激烈的笔墨之战见诸报端。
彼时的报纸,尚未受到过多的束缚,对于这类文人间的思想交锋,往往持开放态度,乐于刊载。
一旦战火点燃,其他媒体便纷纷跟进,不出数日,便形成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
一时间,舆论风起云涌,双方作者借助各自阵营的报纸,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文字“厮杀”。
而对普通百姓而言,这种文人间的“舌战”无疑是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娱乐盛宴。
在那个娱乐活动相对匮乏的时代,这样的“文斗”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围坐一旁,如同观剧一般,乐此不疲。
若要类比现代,这场景颇有几分似娱乐圈粉丝间的线上“对战”,只不过真正的旁观者,多半只是悠闲地嗑着瓜子,享受着这场知识界的“狂欢”。
“嘿,数数看,今天又有哪些报纸在热议我们的事儿?”
程平安在办公室内,笑容满面地询问。
尽管对于上级突然指派的王黎,程平安内心深处多少有些抵触——毕竟,谁愿意自己的领地平白无故地多出一个“管事人”呢?然而,京城传奇创刊号一炮打响之后,那份不悦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五十五岁的程平安,在单位内部已然是“半退休”状态,杂志的兴衰成败,对他个人的影响有限。
起初的不满,更多源自于被边缘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