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1 / 1)游四方1首页

最后,他们来到了司马迁的家门口,彼此告别。经过这次江陵之行,司马迁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光,还搜集了许多珍贵的楚史逸闻。之后,他渡过长江,乘坐一叶轻舟在洞庭湖上飘荡。湖边一片片青葱的竹林映衬着农家的茅檐草舍,这里的山村水廓正是当年屈原涉江经过的地方。船行了十几天,他们终于来到了汨罗江。司马迁特意来到屈原自沉殉国的地方凭吊,他被屈原的高风亮节深深感动,久久地站在江边,凝视着这位伟大爱国诗人当年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他的眼眶湿润了,清泪一滴滴洒在衣襟上。离开汨罗江后,司马迁又去了长沙,去凭吊贾谊。然后,他来到了会稽。一到会稽,他首先就登上了会稽山,想要寻找大禹的遗迹。他找到了越人建造的禹庙。因为越是禹的后代,所以这个庙对他们来说就像家庙一样。尽管庙已经有些残破,但里面的一些壁画还可以辨认出来。在正殿的壁画上,他看到了十几位披发赤脚、身穿兽皮的君长,他们在一棵大树下商量如何分洪治水。而中间的那个蓬头巨人,就是大禹。大禹为了治水,在外面奔波了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没回家看看。往前走了几步,司马迁又看到了一副石刻,上面写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会稽人向他讲述了这个故事:在周敬王26年,吴越两国在太湖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越军败了。勾践带着五千败军逃到了会稽山上,凭借险要的地形固守。吴国的军队赶到后,把越军围得水泄不通。眼看国家就要灭亡,越王派大臣文种去吴营求和,愿意成为吴国的臣属。吴国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撤了兵。从那以后,越国就成了吴国的附庸国,每年都要进贡,岁岁都要纳朝。经历了这次兵败辱国,勾践完全变了个人。他每天早上一醒来,就会命宫官大声地冲着他的寝宫喊:“勾践,你忘记会稽山之耻了吗?”然后,他会整衣肃立,面对吴国的西北方沉痛地回答:“不敢忘!不敢忘!”他还睡在一堆柴草上,挂个苦胆,每天尝一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勾践在饮食起居上都极其简朴,和百姓一起开荒种地,同甘共苦。只用了几年时间,他就让方圆百里的越国焕发出了王者的气息。这幅石刻就是他苦心励志的写照。经过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越国从一个渔猎小国变成了头等强国。而吴国虽然表面上强大,但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非常虚弱了。夫差还硬撑着去黄池争霸,想当诸侯盟主。但越军却趁虚而入,直捣姑苏。最后,吴国的宗庙社稷被毁,夫差求降不能,只好自杀。越国君臣忍辱负重,不畏艰难险阻,咬牙定志,最终让越国重振荣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家的大小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上下齐心,励精图治。勾践不愧是夏禹的子孙啊!在离开禹庙不远的地方,有座郁郁葱葱的古墓,传说那就是大禹长眠的地方。从禹墓往东走过一段山路,有口井,会稽人称它为“禹穴”,据说是大禹当年汲过水的地方。司马迁在禹穴前仔细观察,发现井深不见底,只能听到井内叮咚的泉水声。他想象着大禹当年与诸侯商议治水,口渴了就喝这井里的水,疲倦了就在这井边休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不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与禹穴告别后,司马迁启程渡过钱塘江,沿着驰道向北行进。路上,他搜集了越国功臣范蠡、文种等人的遗闻轶事。走了几天后,他们来到了太湖,这片河网交错的美丽湖泊。绕过青翠的灵岩山,就是吴国的故都姑苏城。姑苏,这座典雅秀丽的古城,被清澈的河流环绕,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垣外有两条护城河,街道上车水马龙,河边船只穿梭。这种景象是关中地区从未见过的。进城时已是正午时分,王叔勒住马缰,停在一家酒楼前:“子长,我们先歇歇脚,吃点饭再继续前行。”两人下车走进酒楼,迎面挂着《吴都风光》的匾额。酒楼内簷廊门窗都是本色木制,处处透露出古朴典雅的气息,仿佛还能感受到春秋时期的遗风。他们简单喝了两杯酒后,司马迁便询问酒家姑苏的名胜古迹。酒家回答道:“向西走百步,有棵梨树下,住着位郑浩先生,他是我们这里的饱学之士。姑苏的古今往事,他全都知道,您问他就对了。”离开酒楼后,他们找了个寓所安顿下来。司马迁便按照酒家的指引,去拜访郑先生。双方寒暄过后,司马迁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这位中年人谦逊了一阵子,但经不起司马迁的恳请,两人便席地而坐,谈起了姑苏的古今往事。郑先生告诉司马迁,姑苏城建于周敬王二十二年,是由楚国亡臣、后来的吴国相国伍子胥亲自督建的。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又动用了五万民伕,穿凿河道、构筑园林,才有了今天这个美丽的姑苏城。两天后,郑浩和两位当地的长者一同带领司马迁游览了吴宫的旧址。他们一边走,一边讲解了一些吴越的往事。之后,他们出了阊门,登上了虎丘山。虎丘山原名海涌山,虽然只有几十丈高,方圆也只有二三里,但它确实名副其实地被称为一座小丘。而这座小丘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它是吴国历史的见证。同游的人们慢慢登山,来到了半山腰的两座石壁前。石壁之间有一个长条小池,大约宽一丈,长三四丈,阴森地横在岩石下。郑浩指着这个小池说:“少君,这就是剑池。吴王阖闾的坟墓就在剑池底下。阖闾是靠一把宝剑夺取的王位,他非常喜欢宝剑,所以临终时吩咐儿子,要拿所有宝剑为他殉葬。阖闾死后,夫差就把他生前最喜欢的宝剑放进棺椁。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坟池称作剑池。那把刺杀王僚的鱼肠剑也埋在这里。”郑浩用手比划了一下说:“这把剑有一尺二寸长,锋利无比。可惜它只使用了一次,就跟着吴王一起被埋在了剑池里。”司马迁和吴中长者站在剑池边,仰望峭壁,只见两边怪石如林,险峻阴森。郑浩望着剑池道:“少君,剑池虽然只有两三丈方圆,但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呢。吴王阖闾的坟墓就在剑池之下。”在距今整整三百七十年前,吴王夫差征集了一万名民工,用了三年时间修筑了这座陵墓,只留下了陵墓的大门还未完工。然而,阖闾却在此时去世了。他临终前吩咐夫差,不要让人知道陵墓的大门在哪里,因为他担心王僚的党羽会掘墓鞭尸,为他报仇。夫差即位后,留下了千余名民工继续修筑陵墓大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工了。然而,夫差却传旨留下这些民工“领赏”,然后密令宫廷卫队将他们全部处死,以确保陵墓的秘密。这一千多无辜的人,就这样在陵墓旁被杀害,他们的鲜血溅在了石壁上,成为了永远的冤魂。吴都的百姓世世代代也没有忘记这件事,他们知道,这下面埋藏着一千多无辜的冤魂。司马迁摸了摸剑池边的石壁,推算了一下时间,说道:“这惨案距今整整三百七十年。夫差如此残忍,难怪会落得个亡国亡君的下场。”吴中长者也十分感叹:“天意总是公平的。越王勾践逼死夫差,也算是为这些冤鬼报了仇。天色不早了,我们慢慢回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