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铁花(1 / 2)我与非遗首页

打铁花这门非遗的话,云飞觉得相对于其他冷门的这算冷门中的热门。云飞并不觉得非遗是冷门,但架不住确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非遗。且对非遗并不感兴趣,让非遗渐渐的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中。

打铁花是一项非常美的非遗,美,对,是很美的,是火树银花,千万朵火花在空中绽放。是灿若繁星,昙花一现。是万紫千红,点亮了整个夜空的存在。

云飞第一次看到打铁花,也不知道是哪个博主了。但云飞刷到铁打铁花的视频不止一次,有一次是一个叫九月的博主学习非遗打铁花。打铁花的难度相当的高,稍有不慎还有可能是受伤,因为你面对的是上千度的铁水和一瞬间的击打。很少有人愿意直面危险,云飞觉得那个9月还挺勇敢的。

云飞对打铁花的了解,除了刷视频就是浏览器。不过现在手机上能了解的几乎都在手机上了解了,要在现实上了解这项活动,除非去看,但就云飞就现在的时间和经济条件来看,去看打铁花。啊,几乎不可能。而看书,云飞的书有370多本,但没有讲非遗的,就算有也是在书里面的细枝末节提到的。以云飞所了解到的打铁花真是大概是这样的。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是国家级非遗文化之一。

打铁花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历史悠久,虽说是旧的事物。但旧事物是可爱的,因为往往他有内容,能引起人们的回忆。打铁花多流传于黄河中下游,以河南、山西最为流行,开封打铁花更被誉为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之首。哇哦,黄河流域的南波万民间艺术。打铁花表演时,在一处空旷场地搭出六米高的双层花棚,棚上密布新鲜柳枝,上面绑满烟花鞭炮和起货等,棚中间竖立一根六米高的老杆,使花棚总高度达到十米以上。旁边设一熔炉化铁汁,十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再配上“龙穿花”的表演,场景蔚为壮观,呈现出惊险刺激、喜庆热闹的特点。啊,这听起来度好高的样子。但是好壮观啊,十几米高的铁花。这和烟花的区别只是它比你更近而已。金光闪闪的,就像是千万颗小星星。

打铁花”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么早吗?孔子的时代。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与当时的炼铁业和民间信仰有密切关系。说起练铁业,这不让云飞想到了青铜器。比如说子仲姜盘,吴王夫差盉,还有最负盛名的曾侯乙尊盘。打铁又不得不想起了剑,越王勾践的勾践剑,湛庐剑,鱼肠剑等名剑。言归正传,到每年年初,五门工匠开业之前,为首的工匠就会经过协商,搭好花棚,并在花棚的北方,面向南搭一神棚,选定吉日,到本县老君庙、火神庙中献上各种祭祀品。之后,五匠中各门店、字号内的所有人等,都抬着本店供奉的老君神像,列队而行,一路吹吹打打、鸣放鞭炮到神棚。好热闹呀,好气派。可惜生不逢时没看到这种场景。沿途各工匠的店铺都要设香案供品迎送。队伍到达神棚后,把老君神像安放在神棚之内,举行祭祀仪式,求老君爷、火神爷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四季发财。夜晚开始打花。参加打花的多是各门店的工匠,打花之前都要在神棚内跪拜、更衣,求神灵保佑安全,避免烧伤。哇,这好像那句歌词。祁天意拜地去,三叩首求灵。

工匠们的祭祀活动得到道士们的支持和参与。道士们或提供打铁花的场地(多是属于庙产的空地),或出钱出物。这属手工匠和道士的双向奔赴,你爱我,我爱你。在工匠们祭祀游行时,道士们往往组织笙、箫、管、笛、丝竹、锣鼓等乐器,为工匠们助兴助威。平时,工匠们为道士们铸造钟、罄、云牌、香炉、火盆之类,也是不收费的。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请工匠们举办“打铁花”,为道教增添光彩。互利互惠,为彼此保驾护航。这无形中促进了“打铁花”活动的开展。显而易见,“打铁花”的最初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等于做一次广告。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发达兴旺。这和现在说的888发发发好像,现在的红包就兴666和888,一路六到发。

确山铁花始于北宋,鼎盛于明清。古代确山道教圣地乐山,与湖北武当山、泌阳铜山并称中原道教三山。打铁花原是炼丹道士祈福禳灾、驱邪镇宅的法事活动,也是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每年春节开业时和道士们一起为祭祀共同的祖师爷——太上老君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具有道教神秘色彩和五金工匠的行业特点。太上老君原来还管工业方面啊,受教了。

北宋灭亡后,打铁花随着确山人的南移和北迁流传全国,形成了不同的式样。明清时期,由于官府提倡和社会各界支持,确山铁花达到鼎盛,并从原来的工匠开业庆典或玉帝、老君、王母娘娘诞辰等道教祭祀活动扩展到还愿、升迁、嫁娶、高中、建宅节日等一般性的喜庆活动。说明有喜事的时候可以搞个打铁花。给喜事锦上添花。确山铁花在本土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放鞭炮、放烟花、耍龙灯、打铜器、游社火等多种艺术元素,逐渐形成恢弘壮阔、气势磅礴、喜庆吉祥的独特表演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