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西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统天下(2 / 2)魏晋南北朝风云首页

眼见大势已去,孙皓下诏反省自己的过错,深自责问道:“北军日日逼近,军队却无心作战。都是朕躬行不端,有负百姓。如今晋国将平定天下,希望吴国的豪杰俊秀不要心存芥蒂,继续施展才华以造福苍生,切不可因改朝换代而垂头丧气。”然后命人反绑自己双手,开城投降了王浚,将拥有四州四十三郡、五十二万户百姓、二十三万士兵的国家双手奉上。

吴国宣告灭亡。

当年,年仅二十岁的孙策,领着区区数百亲兵,浴血拼杀出了吴国的大业,但如今也只能在天上坐视孙家宗庙陵寝,从此变为废墟。

捷报传回朝廷后,满朝文武全都大喜庆贺,唯独司马炎突然哭了起来,说道:“若没有羊祜一直以来的坚持,就没有朕的一统天下!”然后派人前去羊祜坟前祭拜,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于他,并封赏了他的后人五千户食邑。

之后,孙皓被押送至洛阳,司马炎亲临正殿,举行了受降仪式。

等到孙皓登殿叩头,司马炎得意地对他说道:“朕在很久之前就专门设下一个位子,等着把你抓来了。”

孙皓也反唇相讥:“臣在南方也一直为陛下留了一个相同的位子!”

满朝官员听后无不为他捏一把汗,然而这个亡国之君还是展现出了应有的风范,面无惧色。司马炎欣赏他的气度,没有怪罪。

而另一方面,王浚与王浑二人为了抢夺功劳争得头破血流。王浑认为是自己抵挡住了吴国精锐,才使得王浚有机会直击建业,结果对方不等自己前来就率先接受敌军投降抢占了功劳,内心愤愤不平,不断上书指责王浚不服从命令,还状告他私吞财物。王浚则认为王浑胆小怯战,不敢进军,差点给了敌人喘息之机,多亏自己不畏艰险,为了国家勇往直前才取得胜利,结果事成之后王浑又跑出来争功。

王浑在朝中党羽众多,经常联合他们一起诋毁王浚,还编造了一些重罪要求严惩,司马炎每次都护着王浚。但因为也要照顾王浑的情绪,于是最终也没有给予王浚与功劳匹配的封赏,当时之人都替他感到不满。

杜预就平和多了。战后,他回到襄阳,认为尽管天下已然太平,但仍需防患未然。于是加强守备,兴修水利农田,整顿湖北和湖南的漕运,努力让百姓恢复生计。杜预的一生是精彩的,不会骑马又射不准箭的他,却成为了平定天下的名将。

于是蜀国、魏国、吴国相继灭亡,天下重归一统。然而,正当所有百姓翘首以盼和平到来之际,刚刚统一天下的晋国却已是危机四浮。

首先,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懈怠。平定吴国之后,他开始变得穷奢极欲,整日游宴,荒废政事,一点也没有之前励精图治的样子。还逐渐疏远功勋旧臣,任由皇后的父亲杨骏把持朝政,权倾内外,即使山涛数次劝谏也不改正。同时,他还多情好色,曾下诏暂停天下婚嫁,好让自己优先挑选美女入宫,宋朝有首诗就是专门讽刺他的:

“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原来,司马炎的妃嫔太多,不知道宠幸谁好。于是,他每日坐车任由一只羊拉着,停在哪个宫就睡在哪个宫,好不风流。而那些妃嫔为了得到皇帝的召见,也全都费尽心机,争相在门户插上嫩草或在地面撒上盐水,好吸引羊只停在自己门前。

另外一个大隐患就是州县守备薄弱,外族胡人还与汉人杂居。之前由于久经战乱,各地都拥有自己的部队。司马炎吸取了之前曹魏被篡权的教训,大肆分封司马家的亲族前往各地并手握重兵,好让他们起到拱卫中央的作用。之后又下令各州县必须废除部队,仅能留下百人护卫,将兵马全都交于各亲王。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些司马家的亲王在将来引发了混乱,而等到天下大乱时,各地州县早已无兵抵抗。

至于外族胡人,早在邓艾驻守凉州(甘肃)时便开始接纳鲜卑族降兵,并将他们安置于百姓中。但胡人可是个十分危险的物种。首先,他们骁勇善战不怕死,战斗力有多强?当年阻止钟会造反的功臣胡烈就是死在鲜卑族手上,名将杜预甚至被他们打得不敢出战。另外,由于以游牧为生,常年处于恶劣环境,所以食物、资源和财产对于胡人来说比命都重要。他们的眼中只有掠夺,因为他们的生态就是不抢饭就得饿死。他们的观念中没有恩仇,让他们心满意足的就是恩人,不答应他们无理请求的就是仇敌,根本不管之前有多少情谊,所以在历史上屡屡上演恩将仇报的悲剧。

就是如此作为的胡人,如今正和汉人杂居于各个州县,一旦发生混乱聚集起来,三日便可抵达洛阳。这是巨大的风险,可惜司马炎并未重视。

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继承人。当年,司马炎以长子身份为借口才击败了司马攸荣登皇位,所以即位后也必须沿用这个传统,指定长子司马衷为太子。然而司马衷却是一个先天性痴呆,这样的人如何能成为一国之主?但如果改换继承人,司马炎当年登基的合理性就会饱受质疑,这使他万分纠结。

整个朝野也都知道司马衷昏愚,卫瓘数次都想劝说司马炎改立,但始终不敢开口。

有一次宫中大宴,卫瓘假装喝醉,跑到皇位面前下跪大哭道:“这么好的座位,着实可惜了。”

司马炎深知他的意思,于是暗地里找到皇后杨氏商量:“太子实在不够聪慧,恐怕不堪为嗣,应该撤换。”

杨皇后总是为司马衷说话:“我们司马家向来重视的是长幼,不是贤愚,怎能轻易改换?”

司马炎还是犹豫,特意找来一些疑难政事交给司马衷处理,想看看他表现如何,多亏司马衷的妃子贾南风多次帮他化险为夷——这个贾南风是贾充的女儿,也是个狠人。

司马炎能够坐稳皇位,贾充起到很大作用,所以一直深受宠幸。但是贾充其人奸猾谄媚,在朝中结党营私,很快便引起了司马炎的不满,将他外调出了朝廷。眼见失宠,贾充赶忙让妻子跑去贿赂杨皇后,让司马衷迎娶自己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

司马炎最初十分反对,他本想让司马衷迎娶卫瓘的女儿。在他眼中,卫瓘的女儿又白又高又美,贾南风则又矮又黑又丑,卫瓘的女儿温柔贤惠,贾南风却残暴善妒。但在杨皇后的坚决请求下,加上考虑到司马衷将来必定难以镇住局面,需要一个手腕强硬的皇后,司马炎最终还是同意了,贾充也父凭女贵的成功官复原职。

等到司马炎想要试探司马衷时,贾充在朝中的党羽就会提前泄露风声,贾南风得知后便会立刻找人来替司马衷作答。贾南风心思细腻,工于心计,不忘叮嘱对方:“陛下素来知晓太子不好学,所以回答时一定直来直往,切勿引经据典。”等到作答完毕,再让太子抄录下来。

司马炎看后非常高兴,还特意拿给卫瓘看,搞得卫瓘大为不安,不敢再多说什么。之后贾充秘密让人对贾南风说:“卫瓘老奴,差点坏了我们家的好事。”

不久之后,贾充重病弥留,想想这辈子干过的亏心事,不禁忧心后人对自己的唾骂。临死前,他对侄子说:“时间久了,是非自有公论,谁都掩盖不了,我知道自己在世人心中始终是一个弑君的奸臣”说罢便咽了气。

太子之位已定,司马炎暂时放了心。但他深知司马攸德高望重,在朝中有着众多支持者,是太子最大的威胁,于是下诏将他调离了朝廷。许多大臣上奏为司马攸鸣不平,认为他大公无私,才能卓越,理应留在朝廷辅佐太子,但都被司马炎降了罪。

司马攸因而忧愤成疾,乞求前去驻守皇陵,遭到了司马炎的拒绝。而为司马攸看病的那些御医为了迎合圣意,也全都声称他并未生病,于是司马炎更加急于催促他离开京城。最终,司马攸强撑病体进宫辞行,他知道这是自己与哥哥司马炎的最后一面,不愿一副病殃殃的模样,所以特意强撑着打扮了一番,结果却让司马炎更加怀疑。

不久后,司马攸吐血而亡,他的儿子司马囧又哭又闹,声称自己父亲是御医害死的。

司马炎也是心中愧疚,恨不得杀了所有御医,他与司马攸本是相亲相爱的兄弟,为了大局才不得已下此狠手。不过考虑到司马攸声名远播,天下归心,他死了,太子就安全了,晋国就安定了。这么想想,司马炎又有点开心,毕竟在利益面前,手足又算得了什么。

可惜他错了,如果司马攸没死,晋国也未必会灭亡。

声色犬马之下,司马炎逐渐油尽灯枯,病得越来越重。他知道太子还是难堪大任,于是派遣司马家各亲王驻守要地,并将禁军交予心腹重臣统领。眼见功勋老臣多已辞世,司马炎还是不放心,想要托孤于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但杨皇后的父亲杨骏已密谋夺权多时,他趁司马炎弥留之际,亲自驻守在他的寝宫不让外人觐见,还将侍卫宫人全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之前,司马炎打算起用杨骏时,很多臣子都上奏说杨骏心胸狭窄,不堪大用,他都没有听从。等他病情稍有好转,看到身边启用的新面孔,立刻疾言厉色地大骂杨骏:“怎可如此行事!”然后赶忙派人前去通知司马亮尽快入宫,也被杨骏拦了下来。

之后,司马炎逐渐神志不清,杨皇后趁机进言让杨骏总领大权,迷迷糊糊地司马炎只能点头答应。杨骏擅自写好任命自己的诏书读给司马炎听,司马炎没有说话,只是不断询问司马亮来了没有,直至驾崩——司马炎为帝,意气风发,器宇轩昂,从未有容貌不端或大惊失色之时。

290年4月20日,太子司马衷登上皇位,是为晋惠帝。

新皇不堪大任,辅政重臣又所托非人——等待晋国的将是风雨飘摇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