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生意(2 / 2)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首页

街面上熙熙攘攘,热闹之处不下于京城西角头、灯市街等繁华之地,不愧是天下第一钞关所在,四方辐辏,客旅云集。

绕着临清转了大半个圈,到了卫河边上的广济桥,已近午时。街上有不少帮闲殷勤地招揽往来客人吃饭、住宿。

方文先身后就跟了一个,“大官人是投宿还是歇脚?小的附近都熟,要饮酒这旁边靖水楼的梨花白是京师运来的,很是地道。要听曲还有南边的一得居...”

“你可是临清本地人?”方文先随口问道。

“不敢欺哄大官人,小的祖籍陈州,爷爷辈运粮来到临清,和本地人没啥差别,街面上、运河上的事情小的都知道。大官人可是要用饭?小的与靖水楼里的人熟,去给大官人要个好位置...”

说罢,不等方文先回复,便一溜烟跑进酒楼,片刻后又跑回来,“正好二楼有个靠窗的桌子,小的已说好了,伙计正在里头等着大官人。”

方文先随着这人进了酒楼,上了二楼,却见两边的墙上题着不少诗文,有的还罩着碧纱笼,就凑过去看了两眼。其中一首竟是李东阳所书:“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

“这是李阁老今年二月丙辰途径临清时所书,当日临清各衙门、州学府学来了不少人,李阁老兴之所至便挥毫写了此诗。”那帮闲看方文先有兴致,便在一旁说了两句。

方文先看这人年龄与自己差不多,像是个读过书的,便邀了一起入坐。这人倒也大方,谢过之后,陪了方文先在临窗的桌子旁坐下。

“敢问阁下贵姓,可是读过书?”方文先给这人也斟了杯酒,问道。

“回大官人的话,小的姓刘,单名一个复字。幼时念过两年私塾,只因家贫没有再读下去。十六岁时便在运河上跑船,这几年因家慈有恙,在家侍疾。”

菜上齐,两人边吃边聊,方文先又问起了运河上做生意的诸般事项,刘复自是知无不言,“运河上的生意有三怕:一怕风波,二怕盘剥,三怕欺生。风波自不必说,盘剥才最是厉害,大运河十三处钞关无一不需打点,打点不到位,不是罚没就是阻滞,轻则血本无归,重则倾家荡产。”

“此外,船脚车马最是欺生,外乡人过来,若无托庇必为其扰。要么行至半途勒索加价,不加钱就不肯走;要么和岸上歹人串通,偷盗船上货物,林林总总,手段颇多...”

方文先听了,觉得和昨晚王泰来所说基本一致,如能克服这些弊端,这船运的生意也不是不能做,太子手底下有亲军,还能支使东厂,沿途的镇守太监自不必说,一道手谕莫敢不从。

心里有了主意,方文先止了话头,又问起了别的事情。

“临清去开封,船运是否方便?”

“去开封的话可走卫河,不过船只能到淇门镇,再走一百里旱路,从荆隆口过黄河。”刘复回答道。

“还有别的水路吗?陆路毕竟不如水路轻省。”

“那只能再往南去淮安了。从淮安走淮水、颍水,到周家店走贾鲁河到朱仙镇,再走四十里旱路也可到开封。这条路绕了个大圈子不说,船到颖岐口还有跌坡,落差极大,要拉纤才能过去,费用不低。”

方文先盘算了一下,还是觉得先从临清到开封看看再说。

至于刘复,方文先则起了招揽之心。此人既读过书,又熟悉这一带的水路,若是船运生意能成,可以做为当地的帮手。

用罢午饭,方文先便让刘复后日到王家别院找自己,有事情要吩咐他做。刘复自是一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