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使者(1 / 2)中兴大明:朕的特长不一般首页

四月初三,太皇太后丧期毕,宫中除服。

一大早,朱厚照去了东二所和郑氏商量了搬家的时间。清宁宫打扫、修整尚需几天,母子二人算了下日期,朱厚照定在十日后搬。郑氏则是三日后去咸熙宫。

商量毕,朱厚照去了乾清、坤宁二宫,给父皇、母后打个招呼。

弘治让戴义搬家前去清宁宫检查一下,不要有什么疏漏,太子长这么大第一次搬家,还是有点不放心。

皇后那里就三个字:“知道了。”

午初,下了课。朱厚照又去了趟武英殿。裕德堂基本清理完毕,桌椅文房等一干应有之物均已配好。上午马穆礼已经带着两个人开始抄写书籍副本。

现下已到饭时,朱厚照闻到隔壁尚膳监大庖厨飘过来的饭香,就邀请马穆礼等人一起用餐。马穆礼有点尴尬,就说自己早上过来时带了饭菜。

朱厚照明白过来,人家饭菜和汉人不太一样。不过这早上带过来的,现下怕是也凉了,就起身去尚膳监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尚膳监大庖厨供应外廷膳食,在外廷办公的内阁、六科和各监衙门当值人等都到这里凭牌子取餐,免费的。

午门以南到大明门的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值房则是由光禄寺给饭,饭不好吃不说,路还死远。那里当值的人一般午时都回本部衙门用餐。只有三法司各衙门不在附近,只能去光禄寺将就。

皇城里东西两路还各有两个膳堂,西苑是西花房西酒房,东安门里是北花房和南膳房,是皇城内监各衙门及护军吃饭的地方。

到了大庖厨,就见到院里一溜十几排伙房,烟雾饭香混搅在一起扑面而来。伙房里面蒸煮煎炒、切案的、颠勺的、排饭的一片喧闹,外面窗口等着拿饭的和后世一样拎着食盒排队。

朱厚照没有再往里走,就在门房找到管事的,让他准备个灶眼,每日替译书处的人热下饭菜。管事说有现成,外廷自己带饭的也不少,内阁几位大佬都只吃自家饭菜。

交代完这些事,朱厚照准备回咸阳宫吃饭。边走边寻思,内膳房离着清宁宫可是不近,夏天还好,冬天饭菜送过来怕是要凉了。要不在清宁宫里修个灶台?

午饭后,朱厚照没有在院子里晒太阳,天开始热了,外面这几天风沙也大。

回到实验室,朱厚照又开始琢磨新东西。

桌子上是御前作按朱厚照的图样新制的“铜蘸笔”,笔杆是杉木的,底下套着一个黄铜笔尖,笔尖中间有条细缝。

朱厚照打开墨盒,把笔尖在墨里浸了一下举到面前看,细缝里吸了不少墨。

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感觉还行,笔尖打磨的很是光滑,蘸一次差不多能写四、五个字的样子。只是感觉黄铜做薄了,笔尖容易发软变形,下次再试试青铜的。

这时,黄玮自外面进来,内廷崇本门守门太监打发人过来传信,说是杨慎在门外请见太子。朱厚照想起来这事,前两天吩咐人给杨慎送了东华门的宫门牌子,约好了今天在文华殿见面。

到了崇本门,见到杨慎,便领去了文华殿,也不去正殿,就在文华门里面寻了个地方坐了。

朱厚照把奉旨译书的事情说了一遍,旨意里提到让国子监派人过来帮忙。想问问杨慎有没有相熟的愿意过来。

“上次与学生去观象台的诸人皆是有些兴趣的,不如让学生回去再问问他们?”

“嗯,你回去和他们说一下,凡是参与译书的,书籍付印,皆可列名其上。”没点激励大家都没积极性。

“真的?那学生先报个名。”这个刺激不可谓不大,书要能是流传下去,这可是个留名青史的好机会。

朱厚照斜了杨慎一眼,刚才咋没这么主动?一听有好处就抢着报名,急功近利的家伙,不是个君子。

杨慎也觉得不好意思,嘿嘿了两声就跑了。

钦天监调过来帮忙的人已经定了,监副高冕的次子高辅,《七政推步》作者贝琳的孙子贝岳,阿拉伯学者伍儒的后人伍才,还有两个漏刻博士杨源、朱裕。一共五人。

现下就剩顺天府了,怎么个章程也没回复。只得让黄玮跑趟腿,去顺天府衙门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