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清宁宫,已到饭点。
因为要防火,紫禁城各宫室一般都不允许自己设厨房。
内廷的厨房在西六宫之南,隔着月华门就是乾清宫。
外廷的厨房在武英殿西边,紧挨着西华门,尚膳监本司衙门也在一起。
朱厚照一向是回自己的咸阳宫用膳,饭菜由内膳房送过来。
咸阳宫在东六路北边,再北就是后苑御花园和乾东五所。朱厚照三岁起就住在这里。
一行人原路折回东一长街。
朱厚照瞅了瞅身边一脸愁苦的刘瑾,想起一事。
“钟鼓司有没有余姚腔?”
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太子竟然要听戏?
太子打小不爱钟鼓司的玩艺儿,咿咿呀呀的,听着就犯瞌睡。
“有有有,这阵子正时兴余姚腔,梨园教的有《珍珠记》、《十义记》、《水云亭》几本,教坊司还有最新的...”
“好听不?”
“要不奴婢给小爷来几句?晴天检点白云篇,种树开花也是缘,草木有情知节候,岁寒松柏更心坚,富贵繁华都是梦,人世浮沉总在天...”
“停停停,咿咿呀呀,一天天的就不知道干点正事。”
刘瑾:“???...”
沿着东一长街到底就是咸阳宫。进了垂花门,正殿里头东宫典膳马永成已经候着了。
餐桌摆在东稍间,东次间是朱厚照的书房。
摆在朱厚照面前的是四菜一汤,芥末羊肉,胡椒醋鲜虾,清炒苦荬菜,蒜蓉黄瓜各一盘,猪肉竹笋汤一例,主食白米饭和芝麻烧饼各一份。
按宫中制度,太子每日份例为:鹅一只、鸡三只、羊肉五斤、猪肉六斤、白米二斗、白面四斤、砂糖八两、豆一升、茶食九斤、烧饼九十片、时鲜蔬果二十斤。
朱厚照哪里吃得了这么多,又不喜欢吃饭时被人围观。于是搞了个点菜制度,自己每顿就两荤两素,剩下的由身边当值的人自己点。吃饭时也不要人在身边伺候,当值的都去配殿各自吃各自的。几年下来,身边服侍的人也都习惯了。
饭罢,朱厚照溜达到西次间,这里是自己的“实验室”,各种工具、手工成品、半成品、自己画的乱七八糟的图纸,杂乱地堆在桌上和地上。
朱厚照拿起一个木镇纸模样的东西,翻来覆去的比划。这是御前作刚才送过来的水准仪,按照朱厚照记忆中的样式做的。
其实就是把一个长条榆木镇纸掏空,顶上再开个小窗。小窗上镶嵌了磨制好的琉璃片。
就是琉璃片上的十字准星不太好刻,琉璃比玉石硬得多,十字的刻线又不能太粗,御前作的玉匠费了不少劲,才用解玉砂磨了出来。
看着密封的还不错,朱厚照又在桌子上、窗户边试了试。还行,以后再想法子往小里做。
这是准备给钦天监代替正方案用的。原理差不多,但正方案太大,是个铜铸的正方形框框,四边注水以测水平,一个人操作不了。
喊过来黄玮,让他再跑趟腿,把水准仪给吴昊送过去。
后殿的院子里阳光正好,刘瑾从配殿搬出把可折叠的竹摇椅放到阳光下。朱厚照打了个哈欠开始躺平,刘瑾又拿了张薄毯帮太子盖上。
一觉醒来,日已西移。冷水洗把脸,朱厚照带着刘瑾、黄玮几个跟班朝外廷走去。
朱厚照打算下午去文华殿和古今通集库再找找前元的历法资料,元明更替,授时历的数据材料大多遗失。听吴昊讲,文华殿还有国初搜罗的部分元代秘书监的资料。
出崇本门,在左顺门边上过了桥,就到了文华殿。文华殿左右偏殿都是存放书籍的库房。
库房按天干顺序把书籍内容分门别类,历法算术之类在庚字库。
正要往庚字库去,路旁乙字库冷不丁窜出个人。
仔细一看也是个少年,朱厚照还认识,正是自己班主任杨廷和的长子杨慎,今年十六岁。正一脸懵圈的看着自己。
旁边刘瑾哼了一声,“见了太子还不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