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这是朝廷驾帖!(1 / 2)大明名侦探首页

这队东厂人马,带队的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

虽然他面色古井无波,但心里却已经掀起了万丈波涛!

米太监一案,圣上十分重视。最初因为罪人是宦官的缘故,为了避嫌,将差事交给了锦衣卫。但是给了锦衣卫机会,他不中用啊!整个北镇抚司都动起来了,结果好几天过去,就给圣上一个可笑的答复:米太监招供的应该是实情。

什么叫应该?

应该是实情的话,那不就等于说,确实有那么个神秘少年,能够未卜先知,抢先一步,敲了米太监的竹杠,白赚了一万多两银子?

这不是在骗圣上吗,欺君之罪!

案子现在移交给了东厂。萧敬和几个大档头分析了一番,结论是:米太监是为了保住他的赃款,才胡说八道的,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未卜先知的神秘少年”。那一万多两银子,一定是藏在了什么地方。

萧敬一方面感到惋惜,觉得米太监脑子进水了:犯了这么大的事情,他还幻想有一天能走出诏狱,慢慢享用那一万多两银子的赃款吗?

绝对不可能!

另一方面,萧敬也是很服气,这米太监太能熬刑了。开始东厂众人还嘲笑锦衣卫上刑的手艺不精,结果等他们自己去诏狱亲自参观了一番后,自忖东厂也做不到比锦衣卫更好了。

结果,米太监就是宁死不屈,怎么也不招供,不管如何花样翻新的上刑,口供都是一样的:有个少年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情报,提前在景福瓷堵住了他,狠狠敲了一笔竹杠,那一万多两银子,都被少年拿去了。

东厂的动刑高手也参加了对米太监的审讯,但口供都一样,主打一个打死我也就这一句口供。

能熬过东厂和锦衣卫的混合双打,还是一句实情不吐露,这让所有人都敬佩万分,以至于当锦衣卫的指挥使,当着东厂大佬们的面,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别看这家伙没卵子,骨头是真的硬!”

对这样当着和尚骂秃子的话,东厂上下居然没人感到冒犯。

队伍里除了萧敬,还有一个人的思绪也在激烈的翻腾着。

锦衣卫百户严白虎。

理论上来说,锦衣卫就是国家的正规军,无论编制还是官职,都和军队一样。洪武时期,全国三百二十九个卫,锦衣卫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身份由老朱亲自确定为“天子十二亲军卫”之一罢了。

属于在岗的有编制人员。

而东厂是由永乐大帝当时临时决定成立的部门,编制是对岗位不对人,理论上番子是没有编制的,甚至人员也不固定,像“掌刑千户”、“理刑百户”这些贴刑官,都是锦衣卫充任,“缉事”、“隶役”这些人员,更是由锦衣卫直接调拨的。

虽然很多时期东厂的权力极大,大到锦衣卫指挥使见到东厂厂公需要磕头的地步,但究竟而言,以朝廷法度来说,“东缉事厂”本质是个临时机构,没编制的。

所以锦衣卫人员在东厂做事,司空见惯。

这次调查米太监贪墨一案,虽然是由东厂厂公萧敬负责,但人员调拨方面按照管理,是需要锦衣卫出人的。

这桩案子锦衣卫丢了大脸,谁也不愿意来。严百户主动请缨,跟着一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