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逃亡(1 / 2)小子的将军之路首页

天还没亮,赫明被屋外嘈杂的声音吵醒。

秋日的清晨还带有一丝凉意,赫明穿好衣服,走到门口看着人来人往的村民。

“大明啊,你怎么才起啊,赶紧收拾东西逃命吧。”

说话的是三大娘,她经常和四娘一起去和大户人家干一些织布染布的活,也经常嚷嚷着要给赫明说一门亲事,因此每次赫明见到她都是绕着走。

“三大娘发生什么事了。”

赫明不解的问道,怎么大家都拖家带口,行色匆匆的样子。

“昨天村长从城里回来说,我们楚国的边军已经战败了,蛮兵马上就要大举南下快到我们这了,再不赶紧逃命就要死在这了。”

“什么。”

赫明吓了一跳,昨天不是还有官兵在村里巡逻的吗?怎么今天就败了。

来不及多想,赫明赶紧进屋叫四娘起床。

屋内空无一人,四娘不知道去哪了。

“四娘,四娘。”

赫明跑出门外,大声呼喊。

“小赫,我在这。”

熟悉的声音传来,让赫明松了一口气。

四娘来到赫明身边说道:“我刚才去宋先生家一趟,把这个消息给他说一下。”

宋先生家住在双河村西边,周围没有什么人家,四娘一来一回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如果不去万一宋先生不知道消息来不及及时逃走就完了。

“四娘,我们也赶紧走吧。”

双河村在楚国最北边的边境上,往年来大家都多少受到过蛮兵的侵扰,尤其是在粮收的季节,有些人家躲进自己家的地窖中,有些人家躲进山里,或则投奔其他的远房亲戚。

蛮兵们来的快去的也快,因此只要躲上十天半个月天等西楚的军队来赶走蛮兵,或则蛮兵们搜不到东西退走才能出来。

没成想今年的边军竟然败的这么快,导致蛮兵大举南下,这种情况下赫明也不知道要躲到什么地方去。

赫明从小是个乞丐,他还清晰记得当年在上京城的大街上快要被冻死的时候,四娘救了他,带他来到这个小山村住了下来。

这些年来好像也没听四娘说起过她有什么亲戚,因此对于投亲这条路就不要想了。

两人收拾好行李过后准备南下,先去一些城防比较坚固的城池中躲几天,等到冬季蛮兵退走后再回来。

南下逃亡的人并不少,看来西楚边军战败的信息已经传开了。

很快官道上满是逃命的人,人群迅速扩大了起来,从高空中望去宛如一条长龙。

赫明很少走出过双河村,长这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但是也仅仅只是去过一次,因此他对路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好奇。

一会上树摘个果子,一会路边摘个野花,摸摸路上老牛的头,抱起刚出生的小羊羔,两双眼睛大眼瞪小眼。

很多村民不舍得自己养的牲畜,也将牲畜带了出来,毕竟一头老牛就是全家人赖以生存的根本。

因此路上时不时都会见到一些牲畜的粪便。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秋季的夜晚让人感觉到一丝的凉意,走了一天的难民也开始陆续的坐在地上休息。

路边,树上躺满逃难的人。

四娘从包袱里拿出一块饼掰开一半,递给赫明,两人坐在地上吃完拧开水袋喝了几口凉水,这就算是晚饭。

往后的路不知道要走多久,粮食能省则省吧。

吃过晚饭两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

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四娘的脸上,让赫明看的愣了一下,今天的四娘好像有点不一样。

四娘抬头看了看天空中的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赫明学过这首诗,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所写,不过历史上好像并没有什么唐朝,也没有什么什么诗仙李白。

赫明更倾向于这是四娘自己做的诗,他曾问过很多人,没有人知道这首诗。

不只是这首诗,很多诗词歌赋他也只在四娘口中听过,

就像之前的学的历史一样,没有人知道这些历史故事,诗词歌赋整个世界好像只有四娘知道。

“小明,你想回家吗。”四娘看着赫明,她的眼中是无尽的落寞,好像整个世界就剩她自己一般的孤独。

赫明扭头看着双河村的方向,双河村早已不见,路上只有密密麻麻的难民。

平常这个时候自己应该和四娘在院子里的躺椅上听四娘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