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认可没有让他沉沦,他一直觉得是自己不够优秀。
听说荀子到了兰陵后,他又从韩国赶到了楚国。
求学之路,千辛万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今日,李斯学堂的慷慨激昂,他又岂能置若罔闻。
李斯说的有理,君子侍君,国君待臣,如千里马与伯乐而已。
国君不仁,臣子离开,人之常情。
但自己身为韩国公子,千里马,伯乐不赏识又能如何呢。
只能学有所成,以更大的热情报效国家而已。
第二天一大早,荀子宣布,李斯跟韩非及诸公子一样,由自己亲自授课。
李斯差点跳了起来,不过表面上他还是表现得平静如斯。
荀子的决定瞬间炸了锅。
“夫子居然为了一小吏破了例。”
“离经叛道之人,夫子可不要被李斯蒙蔽了。”
“夫子如此,在下只能告辞了。”
……
外面的风雨并没有对荀子构成任何影响,在李斯真正意义的第一节课上,荀子讲述了他的礼。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荀子告诉自己的学生,人生来就有欲望,这是人之本性,如果不能满足欲望,就会有所索求。
索求无度,就会产生争斗。有争斗就会变得混乱。
国家如此,人亦如此。
圣人厌恶混乱,所以就制定礼义作为标准,这就是礼的起源。
礼对所有人都能起到很好的规范和帮助。
说到这里的荀子停顿了一下,他想听听几个学生对于礼的看法。
大家一致把目光对准了韩非。
韩非因为有口吃,话说得特别慢,但还是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认为,人生而有欲,人的本性皆自为。”
……
韩非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人性无需改变,礼似乎毫无意义。
“弟子不才,敢问夫子,有几位君王遵从礼,有几个国家践行仁政?”
“正是如此。当今乱世,礼不如力。乱世之中,礼乐教化、德治仁政之路恐怕都走不通。”
李斯也附和着韩非。
听完他们的话,荀子沉默了许久,又说道:“正是如此,人人不可能皆为尧舜。”
“礼欲施行,需辅以法。”
听到这里的李斯对荀子的崇敬又多了一层。
荀子尊崇礼,但他也不是孤守陈规。这才是大师的魅力。
荀子解释道,法是礼的辅助,尊崇礼的人就用礼制来,不尊礼就用法制对付他们。
李斯清楚,荀子还是对人性抱有希望,礼是首选,法迫不得已。
韩非显然不同意。
“弟子认为,君王治国,非法术势不可。”韩非告诉大家,法是国家颁布的法令制度。法令首先要统一。
术是君主控制和驾驭臣下的权术,君王应当将这套驾驭臣子的统治术隐藏在内心深处,保持神秘感。
势是君主的权势,统治者享有的权力、威势。君王要有威严,才能服人。
“秦国今日之强盛,并非通过礼达成,并非施行仁义达成,秦国强大,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