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30日,中央苏区东线的最后一道屏障松毛岭失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陆续撤出战斗,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红军长征后,中华钨矿公司和外贸总局及其分支机构相继关闭、歇业或停止运转,铁山垅钨矿则被还乡的豪绅地主所掌管。至此,中央苏区的钨矿开采告一段落。
我的历史故事讲完了!
“好!”……,“好!刘主任讲得好。”
满头大汗的挑钨砂小队,边走边应,走过一片高大松树林密布的山坳,亭亭玉立的迎客松随风摇摆,前面终于更平缓了。
“唉呀!我的腿肚子都抽筋了。”小吴说。
“我也是,差点走不动了。”小池说。
“大家都没有走习贯这下山石阶路,想想当年红军赤卫队员,在那样少吃少穿的条件下,挑了班三千二百多吨钨砂下山,是何等不易。所以要你们体验呀!”炳宣说。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游客来这里体验这挑钨砂的艰辛。”刘站长说。
“对对,好,这里就拍完了。”肖导演看看大家,满意地笑了。
“肖导演,过了这山坳,前面就是仁风村上坎脑红军贮藏钨砂的仓库,有必要去拍个景。”炳宣见机说。
“好的,那大家继续走,一二一,不停歇。”
队伍继续前行,一担担箩筐,上下弹跳,滑过树丛,挤过杂草,前面二亩见方的红军钨砂仓库忽然呈现在眼前。
红军贮藏钨砂的仓库是一座古老而庄重的客家祠堂,它坐落在一片宁静的红土地上。这座祠堂由土砖瓦房构建而成,透露着浓厚的历史底蕴。
仓库的主体是一座宽敞而宏伟的客家祠堂,它的建筑风格独特,一进二厅,中间天井结构,展现了客家文化的特色。祠堂的屋顶铺着厚重的瓦片,错落有致,给人一种稳固而坚实的感觉。土砖墙壁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仿佛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祠堂的两边,延伸着两纵深中天井旁屋,它们也是由土砖瓦房建造而成。这些旁屋与祠堂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旁屋的木质门窗略显简陋,但却透露出朴实和耐用的特质。
拍摄师率先走进仓库内部,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地面铺着古老的青砖,光线透过屋顶的天井洒下,仿佛照亮了堆积如山的钨砂,钨砂在仓库中整齐地堆放着,散发着亮眼的光芒。
整个仓库氛围静谧而庄重,仿佛见证了红军的辛勤努力和奋斗。这里不仅是钨砂的贮藏之地,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让人不禁对那段革命岁月心生敬意。
队伍顺着大门一路进去,摄像师聚精会神,抬着摄影机正认真地记录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