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求追读)(1 / 2)翦元1351首页

棉花为什么会像丝绸一样反光,这得从纤维的材料结构来说。

蚕丝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横截面是‘O’形的,一段蚕丝就相当于一节饱满的圆柱体,这种表面平整的饱满形状,天然就能反射更多的光。

而棉花纤维的微观结构,它的横截面是‘C’形的,像是一根内部中空,还被压扁的吸管,表面凹凸不平,这种外表形态反射的光自然就没多少。

所以想让棉花反射更多的光,只需把‘C’形纤维变成‘O’形就行,怎么做?用高浓度烧碱溶液,把棉花泡发,泡的膨胀起来,原理就跟泡发干海参差不多。

这种‘丝光工艺’真不是啥高科技,一八四几年的技术,而且早被淘汰了,现代最新的丝光技术,是把烧碱溶液换成了液氨,同样是把棉花泡发膨胀,只不过换了种材料。

鲁锦暂时搞不定烧碱,因为需要大量廉价的工业盐,那自然也搞不定丝光工艺,但这不重要,丝光棉只是用来证明他的实力。

就算搞不定丝光,你能织出现代衬衫那种细密紧致的棉布,一样不愁卖,先把多锭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搞出来就行。

还有织蜀锦的花楼,现代话就是提花织机,把花楼换成法国搞出来的那种打孔卡片编码提花机,也没什么难度,再外接一个水车,就成了自动数控编程提花机,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鲁锦大学本科就是机械系,上大学第一课就是各种机床、缝纫机、纺织机械、造纸机械、车辆结构、发动机等等经典的机械结构。

这种纯木头的玩意对他来说根本没有难度,拿到机械硕士学位后,因为搞航天的缘故,对机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又转了材料博士。

他手里技术一大把,但别人想拿到这些技术也不容易,只用粮食换?那是不够的,还得给他交重税!

朱元璋这位洪武大帝,他驱逐鞑虏再造华夏没得说,但大明最让后世之人诟病的就是经济政策。

受限于眼界的问题,朱元璋的大明基本只能收上来粮食税,商税各种30抽1,基本约等于0,这就导致大明一直很穷。

国朝之初穷,发不起工资,滥印宝钞,国朝末年还是穷,只能收粮食税,遇到天灾粮食减产就直接傻眼。

继续强收吧,会把百姓逼反,不收吧,朝廷又没钱,最后被辽饷生生拖垮。

仅从收商税来看,甚至还从宋朝倒退了,宋朝为什么那么富,各种朝廷专营制度和商税就占了很大的比例。

鲁锦不愿意跟着朱元璋干,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既然要做出改变,那就先从庐州开始变吧。

跟几个商贾交流一番,他这才了解到,元末的合肥地区,以种植桑麻为主,棉花和棉纺织业主要集中在江南和江西。

元末的松江府,就已经是中国棉纺行业的领头羊了,并非是从明朝才发展起来的。

所以在庐州搞棉纺,短时间内是来不及了,原材料都没有,种棉花都得等明年,麻纺也不行。

中国传统的夏布,用的一直是苎麻,苎麻是一种像手指一样粗的杆子,得把外皮剥下来,用手工搓成线,再一根根手工接到一起,这个步骤叫‘成绩’,或者‘绩麻’。

无法用机械纺纱,必须淘汰,以后改种亚麻,亚麻是草,经过简单沤制,和机械梳理后,就能用机械纺纱,可以呈指数级的提高生产效率。

在中国古代,连装东西的麻袋都算高价值商品,这什么苦逼日子,必须工业化改革。

棉麻受限于原材料,暂时不能大搞,但可以先把机械造出来,小批量试生产,商贾们尝到甜头后,明年自然会多种棉花,改种亚麻。

桑蚕丝倒是现成的,那就先从提花机开始推广。

但是三个项目不够四人分的,于是鲁锦又拿出个‘回廊式隧道砖窑’的烧砖技术,这种砖窑用煤炭作为燃料,可以连续24小时的不停烧砖。

有了砖,就能给城墙包砖,还能用来搞建设,盖厂房也需要大量的砖,不过青砖和红砖不一样,肯定得改进一下。

他所提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鲁锦目前非常需要的。

商贾赚了钱,鲁锦收了税,还能得到相应的产品,又推广了技术,何乐而不为?

最后范家出粮三万五千石,认领了纺织丝绸的提花织机,何氏出粮三万石,认领了棉纺技术,胡家出粮两万五千石,认领了麻纺技术,秦家出粮一万石,只捞到个砖窑。

合计拿到十万石粮食。

光出粮还不行,他们还要给鲁锦提供工匠,技术落实之后,鲁锦还要收税,蜀锦二抽一,本来就是奢侈品,收重税也很正常。

棉布十抽三,麻布十抽二,砖窑二十抽一。

以后想要扶持或者打压控制哪些行业,也可以根据抽税力度来控制。

等送走了几个商贾,张温也找上门来。

“鲁大哥,俺和朱寿都搬进城来了,今天咱妹子烧了菜,让俺一定请你去家里吃。”

“好啊,我听叶升说,左君弼那宅子里还有几件兵器,正好过去看看,我该选个啥样的长兵器。

“一会把叶升也叫上,他马槊使得好,以后让他给咱当枪棒教头。

“还有,今天晚上还得把我那车开回来,取回那个镐头和大锤,给那俩工匠送去。”鲁锦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来到曾经的左宅,如今成了张温和朱寿的寓居之地。

那日与鲁锦聊得投机,再加上鲁锦是自己亲大哥的上司,今天刚搬新家,张芸绣特意做了几个菜,请鲁锦来吃,只是没想到鲁锦还带上了叶升。

一道酱油蒸鱼,小葱拌豆腐,一盘苋菜扣肉,还有盆老鸭汤,米饭管够,硬菜不少,蔬菜却少得可怜。

没办法,古代就这条件,元朝可没什么菜篮子工程。

不过即便张芸绣如此用心,鲁锦也吃的食不知味,被现代工业调味品养刁的嘴,吃啥都感觉没啥味道,吃饭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乐趣,单纯成了能量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