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锦绣论学公输秘典(求追读)(1 / 2)翦元1351首页

“原来如此,没想到海外万里之遥,竟也受鞑子欺负,那鲁大哥自幼在海外生活,可能读到中国之书?”张芸绣又好奇问道。

鲁锦倒是也愿意和她说话,当即解释道。

“海外的中国之书的确难求,但我家零零散散也收集到一些手抄本,我囫囵读过各朝史书,虽记不得许多细节,但也知道历史脉络,知道王朝更替,历代先贤。

“儒家经典我也略有涉猎,但并不精于诗词,而且我主要学的是公输家学,我家有一套祖传的《公输秘典》,共有十部。

“首卷《公输子》乃我家先祖传记,记录先祖一生,及其思想学问,其中尤以‘唯物观’和‘方法论’二篇可称经典。

“公输氏后人以此二篇为经,以《公输算经》为本,吸纳儒、墨、法、农、医、兵、管、师、道、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之学,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著书九部,合称秘典!

“其中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兵法韬略,经营致富,音律乐理,自然天道,机关消息,演算万物,无所不包。”

张芸绣听的双眼冒光,对鲁锦十分崇拜道。

“没想到公输家如此博学,那鲁大哥能否给小妹解惑,这公输家的学问和儒家又有何不同?”

鲁锦当即又说道。

“我先祖公输般本来也是鲁国人,这才被人称为鲁班,你知道吧?”

张芸绣点点头,鲁锦又说道。

“我先祖和孔夫子是同乡,因此也学过儒学,但其认为儒家迂腐,尤其是孔夫子,春秋战国时,礼乐崩坏,人心不古,都什么时候了,他居然还在妄图复兴周礼,遂弃儒学墨。

“后来觉得墨家也不过如此,这才自创门派,吸纳百家,自成一体。”

张芸绣闻言突然不解,春秋战国之时,列国纷争不断,诸侯互相征伐,民不聊生,诸子百家皆欲想出新的理论平定九州,结束纷争,倡导诸侯王恢复古礼,停止攻伐,也不失为一种思路,怎么就迂腐了呢,她顿时不解道。

“鲁大哥还请明言,为何说复兴周礼便是迂腐呢?”

鲁锦只能旁征博引,再次解释道。

“因为韩非子说过,事物是在不停发展变化的,你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和规矩,来处理当下遇到的新问题,因为有些经验可能已经不合适了。

“孔夫子想要停止列国纷争,初心是好的,但他却选择用古礼筑起高高的堤坝,以此来约束犹如洪水的诸侯王,岂知数千年前的禹王都懂得的道理,治水只能疏,而不可堵。”

张芸绣点点头,随即又不解地问道,“小妹读书少,未曾读过韩非子,可他不是法家的吗,他还说过这种话?”

“《韩非子·五蠹》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时移世异,治世也要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环境做出改变,不可一味守旧。”鲁锦又说道。

张芸绣皱了皱眉,“可五蠹,听名字应该是五种害虫吧?”

这,只能说韩非子这篇五蠹确实有点标题党了。

韩非是口吃,但却极为擅长著书,还喜欢以事寓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论述做事的道理。

五蠹开篇就讲,上古之时,人们茹毛饮血,吃生食,拉肚子,于是燧人氏点着了火,百姓皆以为神,让他当了部落首领,你现在点个火能成为诸侯王吗?

大禹治水的功绩,足以让他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你现在还能通过治水当天子吗?

宋国一农夫在田里捡到只兔子,就天天等在那期待再有兔子撞死,这不是迂腐呆板吗?

五蠹前面所表达的思想只有一个,大人,时代变了,然后末了给你来一句,危害国家的五种蛀虫都有哪些......

“王朝更替,世事变化,江水流入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来,春秋战国时的环境,已经和周朝立国时大为不同,孔夫子寄希望于用恢复古礼约束诸侯王,一味守旧,却不看环境变化,岂非迂腐也?”

张芸绣听完点点头,按照韩非子的理论,确实是那么个道理,但她又不解道。

“可是鲁大哥,先秦时的儒家也不全是守旧派吧?”

“当然。”鲁锦再次说道。

“韩非子就说过,儒分八派,儒家早就碎一地了,有宣扬大复仇理论的公羊儒,有宣扬礼法并用的荀子,有宣扬仁爱百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孟子。

“儒家也在发展,韩非子的老师荀子,后来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单靠‘礼’已经不能约束世人了,于是他又主张礼和法并用,最后教出秦相李斯和韩非这两个法家巨擘。”

张芸绣闻言不禁嗤嗤笑出了声,不知道荀子这位大儒,对于自己教出两个法家巨擘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随即她又对鲁锦露出崇拜的目光,这还是她第一次遇到如此博学,长得高大帅气又精熟学问,还能有自己见解的同龄男子,当即又问道。

“鲁大哥似乎很喜欢法家?”

鲁锦摇了摇头,“倒也不是,就拿韩非来说,我只喜欢他的《五蠹》和《亡征》两篇,其他的也不敢苟同。

“其实韩非自己也说了,时移世异,他的思想或许在先秦有用,但现在已经是元朝,千年已逝,还用法家那一套,岂非成了韩非说的守株待兔之人?

“我并非儒生,也非法家,诸子百家什么都看一点,学的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