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3—70章(1 / 2)梦圆巴黎首页

63、诚实劳动家庭温馨

马德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诚实经营,赢得了顾客们的信任,每天都有可观的收入。他驾驶着“DS. La tro?ka le tourisme(德顺号旅游观光马车)”,奔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客人;

由于马德顺的马车,装饰成“中国花轿”的样子,深受巴黎华侨的喜爱!所以,他经常应约,在巴黎“中国城”参加中国式婚礼,迎送华人新娘和新郎!

沿途常有许多老客户,向他招手,鼓掌致意;不少年轻的法国姑娘,回头张望,投以飞吻!就连有些交通警察也向他立正、敬礼!他总是微笑着跃马扬鞭,礼貌回应,为他赢来了滚滚的财源!

每天黄昏收工回到家里,马德顺总是忘不了给母亲、妻子和孩子,带回可口的食物和礼品,家庭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的气氛!

这时,两个孩子慢慢长大,正在开始蹒跚学步、呀呀学语,为了让他们不忘祖宗,马德顺每天收工回家后,都要抽出时间,教孩子们学习一句中国话!

这一天黄昏,巴黎“布罗宁小街”300号“平房小院”,早就打开了大门,母亲阿兰陪同她的两个女儿安娜和丽莎,以及她们的孩子,正在门口等候亲人归来!

这时,邻居玛丽阿姨带着她的女儿珍妮,从“跳蚤市场”收摊回家,经过这里,肩上背着两个摆地摊的空包裹。丽莎微笑着,首先与她们打招呼:

“玛丽阿姨,珍妮妹妹,您们好!今天去什么地方啦?”

“您们好!阿兰阿妈,安娜、丽莎!今天,我们去‘跳蚤市场’啦!”玛丽笑着回答。

“生意好吗?”安娜接着问道。

“生意好极啦!”珍妮高兴地回答说。

“什么小商品最畅销?”丽莎又问了一句。

“童装和童鞋!我们的童鞋,全部销售一空!”玛丽回答。

“您们的童鞋,从哪儿进的货呀?”母亲阿兰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们自己手工做的!一个星期的产品,一天就卖完啦!”玛丽阿姨高兴地回答。

不一会儿,远处走来了一个英俊、健壮的身影,他身穿黑色的礼服,头戴黑色的礼帽,雪白的衬衣领口下,打着鲜红的领结,这是“德顺号马车哥”的标准打扮,英俊潇洒,一表人才!“马车哥”双手,还提着两个大包!

“爸爸回来啦!”小公主叫起来。

“爸爸回来啦!”小王子也跟着叫起来。

安娜和丽莎站起来,举着孩子的小手,跑向阿顺!孩子们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叫着、笑着,一头扑到爸爸的怀里!阿顺连忙将手里的两个大包,交给安娜和丽莎,抱着两个孩子,亲吻起来!

走进家里,母亲阿兰立刻用毛巾,掸去马德顺身上的灰尘,关切地说:

“阿顺,累了一天啦,肯定早就饿了,先洗手吃饭吧!”

“妈咪,不着急!我不饿,先教孩子们学一句中国话吧!”阿顺说着,将两个孩子交给安娜和丽莎,自己站在前面比划起来,指着母亲阿兰对孩子们说:

“外婆!外婆!”

接连说了三遍,安娜和丽莎才发出声音来:

“外婆!外婆!”

接着两个孩子也发出了清脆的童音:

“外婆!外婆!”

阿兰站在旁边,乐得“哈哈”大笑!

全家大人、小孩,前俯后仰,捧腹大笑!

由于生活稳定,家庭温馨,马德顺开始怀念起,昔日喜爱的“中国厨艺”。特别是看见安娜,最近胃口不好,食量很少,人开始逐渐消瘦,想为她吊吊胃口。马德顺从精通医道的父亲那里,学得了不少治病的妙方,他立即为安娜“把脉”,察看“舌苔”,确认安娜身体虚弱,需要补养调理。然后,马德顺多次抽空跑遍了几个较大的巴黎“中国城”,找到了为数不多的几家“中药房”,按照母亲祖传的“川菜”调料秘方,终于配齐了十几味中药材,磨成“鲜香麻辣粉”;还为安娜买到了滋补调理的中药。回到家里,他高兴地对家人说:

“妈咪,安娜,丽莎,今天我休息,让我露一手!请您们尝尝我的中国‘家乡菜:’!”

马德顺系上围裙亲自下厨,做了“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麻辣口水鸡”、“灯影牛肉”、“榨菜鸡蛋汤”和大米饭。没过多久饭菜上桌了,闻着扑鼻的香气,丽莎第一个叫起来:

“哦哟!真香啊!我的口水都流出来啦!”

“哎呀!我不会用筷子?怎么办?”安娜问道。

“就用西餐叉和勺子吃吧!先尝尝味道再说!”母亲阿兰回答。

阿顺端着饭碗,拿起筷子,一边教家人使用筷子,一边带头大吃起来!大家也慢慢、小心地跟着品尝起来!

“好吃!真的很好吃!”丽莎说。

“比巴黎‘中国餐馆’的饭菜好吃多啦!”安娜说着,胃口大增。

“阿顺!您有什么绝招?为什么您做的菜这样好吃?”母亲阿兰问道。

“我有祖传的‘川菜’调料秘方!对外保密!”阿顺微笑着回答,做出一个保密的手势。

从此以后,阿顺经常在家里,烹饪味美、可口的中国四川“家乡菜”。安娜因为食欲大增,逐渐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安娜和丽莎丰姿卓越、体态轻盈,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少妇”,全家的亲人们也慢慢学会了用中国的“筷子”吃饭!

64、金凤艰难度日

中国白沙,“千担岩小学”。

张金凤老师,自从收到法国巴黎退回来的挂号信之后,心中一直闷闷不乐。虽然她表面上一如既往,正常到学校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但她眉宇之间的忧伤,引起了传达室工友李晓亮师傅的注意。

李晓亮原名王小强,出生在川北某县一个大户人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岁那年,家庭遭到仇人暗算,勾结土匪抄家灭族,将家财洗劫一空,父母双亲在混乱中死于非命,仇人还带着土匪,追杀在县城里上高中的王小强。无奈之下,王小强不得不改名换姓,远逃他方,流落到白沙镇“千担岩”乡下,经朋友介绍,投奔校长廖容光开办的“千担岩小学”,当上了传达室的一名“工友”。

由于李晓亮师傅,有着苦难的命运和隐私的背景,因此,对弱者充满了同情之心,每当他在“千担岩小街”,遇见张金凤和她的母亲廖容芳时,总是主动帮扶,竭尽绵薄之力。

这是一个星期天,李晓亮背着包,来到“千担岩小街”,购买生活必需品,看见张金凤老师的母亲廖容芳,也在集市上购买了一些油、盐、酱、醋,正在“米店”门前,询问米价。李晓亮走过去,亲切地招呼道:

“张妈妈,您好!想买大米吗?”

“小李师傅,您好!我问一下大米的价格。”廖容芳回答。

“张老师怎么没有陪同您到街上来?”小李师傅问道。

“她在家里备课!还要教孩子认字!下午才上街来买大米。”廖容芳回答。

“您现在就买一袋吧,我顺路帮您扛回去!免得张老师下午再跑一趟!”

“多不好意思?别累着您啦!”

“不累,不累!我年轻!有的是力气!”

“小李师傅,那就太谢谢您啦!”廖容芳连声感谢,买了一袋大米。

李晓亮扛着大米口袋,跟着廖容芳,行进在山间小路上。廖容芳问道:

“小李师傅,您家住在哪里?”

“我家住在川北,离这里很远啦!”李晓亮回答。

“家里爸爸、妈妈都好吗?”廖容芳又问。

李晓亮沉默了几秒钟,伤感地回答:

“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

“对不起,让您伤心啦!”廖容芳感到非常抱歉。

一路上,双方沉默了很久,为了打破僵局,李晓亮主动说道:

“张妈妈,我住在学校传达室后面,您家有什么事儿,就交给我吧!”

“真不好意思!谢谢您的关心!”

正说话间,快到廖容芳家门口,老远就听见张金凤教儿子认字的声音:

“太阳”,“月亮”,“星星”,……。孩子唸完生字,抬起头,立刻高兴地叫起来:

“妈妈,外婆回来啦!”

“金宝,过来!”廖容芳拉着外孙的小手,说道:

“快叫李叔叔好!”

“李叔叔好!”金宝乖巧地叫起来。

“李师傅,您好!”张金凤连忙站起来,接下大米口袋,继续说:

“我正准备下午上街去买大米,没想到您就帮助扛回来了!真是辛苦您啦!”

“举手之劳,不辛苦!”李晓亮放下大米口袋,接着说:

“张老师,不用客气!我回学校去啦!”转身就要走。

母亲廖容芳立刻拦住了他,说道:

“小李师傅,在我家吃过午饭再走吧!”

“不用,不用!时间还早着呐!”李晓亮说着,转身离去。

“李师傅,喝口茶再走!”张金凤端起茶杯,李师傅已经不见踪影!

母亲廖容芳,由于家庭变故,丈夫早逝,女儿不幸,身心遭受多重打击,四十多岁,就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最近,病情加重,已经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女儿张金凤!她背起儿子,扶着母亲,到“千担岩小街”的乡村诊所看病,接连吃了好几付中药,也不见明显的效果。

这一天晚上,张金凤正在为母亲熬中药,听见床上睡觉的儿子,连续不断地咳嗽了几声。她急忙来到床边,看见儿子马金宝双眼紧闭,脸色潮红,呼吸急促;摸摸孩子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原来儿子正在发高烧!

“妈!金宝正在发高烧!我要马上送他到诊所去!”金凤惊慌地对母亲说。

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咔嚓”!响起一声惊雷!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快!快去找李师傅!他住在学校传达室后面!”母亲廖容芳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看见金凤还在犹豫,厉声对她说:

“狂风暴雨,天黑路滑,深更半夜,太不安全!您不能一个人把金宝送到诊所去!”

金凤别无选择,立即打着雨伞,向学校方向跑去!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窗声,把李晓亮从梦中惊醒!他打开窗户,借助闪电,看见张金凤站在窗外的狂风暴雨之中!立刻穿上衣服,打开校门,把张老师迎进屋里。

“李师傅!救救我的儿子!”张金凤说:

“他正在发高烧!必须马上送到诊所去!”

李晓亮二话不说,立刻穿上雨衣,跑到金凤家里,抱起孩子,藏在雨衣下面,与金凤一道,奔向“千担岩小街”的乡村诊所!

经过输液抢救,金宝的高烧退了!孩子转危为安!乡村医生说:

“孩子得了‘急性肺炎’!如果再晚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65、飞来横祸

法国,巴黎。由于马德顺的示范作用,巴黎市区很快出现了一批,各式各样的高级豪华型“旅游观光马车”,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开始啦!

经过大约一年的努力,“DS. La tro?ka le tourisme(德顺号旅游观光马车)”,在巴黎建立起品牌信誉,虽然有大量的竞争对手,但是,马德顺并不缺少顾客。每天早上,在巴黎火车站广场树荫下,总是有顾客提前来等候“德顺号”,即使有其他马车来拉客,顾客们也不愿意离去。

这一天早上,那一对衣冠楚楚的老夫妻手挽着手,又来到树荫下,老先生说:

“亲爱的,我们就在这里等候哪位中国小伙子吧!他服务热情,价格公道!”

“乘坐他的马车旅游观光,简直就是一种超级的享受!”老太太接过话题,显得很兴奋。

“特别是他唱的那首中国民歌,优美极啦,简直就是‘天籁之音’!”老先生说着,哼起了中国“康定情歌”的优美旋律:“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老太太合着节拍,也哼了起来。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路边,一位“身穿红色外套”的男人跳下马车,走向老人问道:

“两位老人家,是不是要去旅游观光?请上我的马车吧!”

“对不起,我们已经预订了别人的马车。请看,他来啦!”老先生正说着,马德顺驾着漂亮的“德顺号马车”来到。

马德顺下车搀扶两位老人上车后,与“身穿红色外套”的驾车人善意地招招手,微笑着点点头,快马扬鞭飞奔而去!

“身穿红色外套”的中年男子,仍然站在那里,低着头,皱着眉,眼珠在不停地转动着。沉默了一会儿,他突然用力,把手里的马鞭折断,气愤地扔在地上,还狠狠地踩了一脚!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我看你还能神气多久!”

这一天黄昏,马德顺送走了最后一对客人,看看天色已晚,决定收工回家。当他驾驶着马车,经过巴黎火车站大门外时,正好听到“面包姑娘”熟悉的叫卖声:

“Pain, du pain! Inédit pain!(面包,面包!新鲜的面包!)”

马德顺停下马车,在车上对“面包姑娘”喊道:

“嗨!姑娘!我要10个新鲜的夹肉大面包!夹牛肉片的!”

“好的!马上就送到!”姑娘一边回答,一边包装放进纸袋里,快速送到马车跟前。

“快到家了,就放在座位上吧!”马德顺一边说,一边付了10个法郎硬币。

“谢谢大哥!再见!”姑娘高兴地挥手告别。

“姑娘,再见!”马德顺微笑着,招手回应。

马车缓缓启动,响着“铃铛”,开到了前面的下坡路段。

突然,一个头戴黑色面罩,身穿红色外套的男人,窜到马路中央,向马匹挥动双手、大吼大叫!

马匹受到惊吓,嘶叫着高高举起前蹄,将马德顺从驾驶座上甩了出去,撞在路边的一颗大树上,血流满面,顿时失去了知觉!

由于下坡的惯性,马匹被马车推倒,车厢后轮从马头上碾压过去,重重地撞到另一颗大树上,车厢散架解体,刚买来的“夹肉大面包”散落一地,有的沿着斜坡滚下去!……

不一会儿,两部“交通巡逻车”赶到出事现场,“身穿红色外套”的中年男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名警察立即将满脸鲜血、奄奄一息的马德顺,抬上“巡逻车”,警长从马德顺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旅游观光马车营业卡”,看一看卡片上的姓名和地址,交给身边的另一位警官,说道:

“快去布罗宁小街300号,通知德顺?马的亲属,马上到巴黎医院抢救室!”然后登上巡逻车,命令司机:

“快!送往巴黎医院抢救!”

留下的警员,继续勘察事故现场。当他们检查躺在地上的马匹时,发现昔日健壮、剽悍的枣红马,七窍出血,已经没有了心跳、停止了呼吸。……

66、“我们不能没有他!”

布罗宁小街300号的“平房小院”,早就打开了大门,母亲阿兰和她的两个女儿,安娜和丽莎抱着自己的孩子,和往常一样坐在门口,等候着阿顺归来!

这时,一辆老爷牌“交通巡逻车”,开到“平房小院”门前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位警官,看了看门牌号码:“布罗宁小街300号”,又对照一下手里的“营业卡片”。

安娜和丽莎看在眼里,预感到大事不好,立即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母亲阿兰,双双跑出大门外,惊恐地站在警官面前,全身颤抖,焦急地张开大嘴,不敢问话!

警官上前一步,立正敬礼!只小声问了一句:

“这里是德顺?马的家吗?”

安娜立刻镇静下来,反问道:

“他怎么啦?”

“他出了车祸!正在巴黎医院抢救!”

丽莎闻讯,突然晕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安娜立刻扶起妹妹,大声喊道:

“丽莎!您要挺住!”

这时,阿兰放下两个孙辈,也来到门外,安娜焦急地对母亲说:“妈咪,阿顺出了车祸!情况危急!我必须马上到巴黎医院去!”

“我也要去!”丽莎突然醒来,抓住安娜和警官的手说。

“不行!您的身体不行!”警官说。

“我已经没事啦!求求您,警官先生!”丽莎哀求道。

“让她去吧!不然,她会发疯的!”安娜也在帮着妹妹说话。

“好的!上车!”警官回答。

“妈咪!您带好两个孩子!”安娜对母亲说。

“我们两个人一起去,您就放心吧!”丽莎也补充说了一句。

一辆“交通巡逻车”飞快地开进了“巴黎医院”,车刚停稳,安娜和丽莎就急忙跳下车,飞快地跑向“急诊抢救室”,只见大门紧闭,大门上方的“红灯”亮着,表示“手术正在进行中”,有一位警官在门外守候着。

安娜和丽莎抓住警官的双手,焦急地问道:

“伤者情况怎么样?警官先生!”安娜问。

“他失去了知觉,正在抢救!”警官回答。

“他哪里受伤?警官先生!”丽莎又问。

“对不起,我还不知道!只看见他满脸鲜血!”警官摇着头,无奈地摊开了双手!

安娜和丽莎在大门外,急得团团转!

不一会儿,“抢救室”的大门开了,出来一位中年外科医生,手里拿着一张表格,问道:

“谁是病人的家属?”

“我们都是!”安娜和丽莎异口同声地回答。

“病人还在昏迷之中,经过检查,发现头部受伤,必须马上进行手术。谁来签字?”外科医生问。

“我们都签字!”安娜和丽莎同时回答。

于是,安娜和丽莎分别在“家属”一栏中,签下自己的名字!

“医生!求求您们!一定要治好他的伤!”安娜含着眼泪,一边签字,一边说。

“他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我们不能没有他!”丽莎签完字,就泣不成声!

这时,警官走上前来,对医生说:

“请您们尽快做出伤情鉴定,给予伤者最好的治疗!”

“放心吧!我们会尽力的!”医生说完,就关上了“抢救室”的大门。

两小时以后,“抢救室”的大门开了,一张担架床被推了出来,床上的病人头部缠满绷带,只露出眼睛、鼻孔和嘴巴。安娜和丽莎立刻围上前去,含着热泪,轻声地叫着:

“阿顺!醒醒啦!我爱您!”

“亲爱的!您快醒醒啦!”

马德顺紧闭着双眼,突然,嘴唇和鼻翼动了几下,泪水从眼角边流了出来!显然,他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了亲人的呼唤!想睁开眼睛说句话,但是无能为力!立刻被大家快速推进了病房!

67、男子汉的职责

第二天下午,马德顺从昏迷中醒来,看见安娜和丽莎守候在病床边,立即伸出双手,和亲人们拥抱在一起。

“亲爱的,您终于醒来啦!我的上帝!”安娜含着眼泪,拉着阿顺的一只手,动情地说。

“亲爱的,您把我吓坏啦!就像天塌下来一样!”丽莎握着阿顺的另一只手,失声痛哭。

马德顺在两个妻子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来,安慰她们说:

“安娜,丽莎,不要难过!我没有事,就像美美地睡了一觉,做了一个梦,过几天就会好的!”停顿一下,阿顺问道:

“我心爱的小公主和小王子,还好吗?”

“很好,很好!外婆在家里带着呐!”丽莎回答说。

“我们的枣红马和旅游车,怎么样啦?”阿顺继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