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27章(1 / 2)梦圆巴黎首页

22、重庆告别恩人

从白沙开来的小轮船,当天傍晚停靠在重庆“朝天门”码头。

马德顺等一行三人,跟着上海老板,来到“朝天门旅馆”。在那里,汇合了从其它地区招聘来的学员之后,上海老板决定第二天,换乘大轮船,前往上海。并在旅馆大门口,贴出了《重要通知》:

“第一批赴法兰西学员,定于明天下午二时,换乘大轮船,由重庆直达上海。相关人员,必须于明天下午一时,在旅馆门口集合,清点人数,出发上船。过时不等,后果自负,特此通知。”

山城重庆,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地方!为了搭救蒙冤入狱的父亲,马德顺曾经化妆、秘密来到这里,寻找恩人袁律师!

是他,在法庭上仗义执言,伸张正义,才使得案情大逆转,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如今,要离开故乡到法国去工作,绝对不能忘了去向恩人告别!

利用在重庆停留半天的机会,马德顺借口请假去看亲戚,来到了朝天门101号,“重庆法理律师事务所”。

那位漂亮的前台秘书小姐,热情地接待了他。

“您好,年轻人!是找袁律师吗?”秘书问。

“是的。”马德顺回答。

秘书小姐拨通了电话,说道:

“所长,白沙那位年轻人来找您,有时间吗?”

秘书放下电话,对马德顺说:“请您稍等。”

说话间,袁律师已经亲自出来,迎接这位不幸的年轻人。

“袁律师好!”马德顺紧紧握住恩人的双手,激动地说。

“小马,请到我办公室里去坐吧。”袁律师说着,扶着马德顺走进那间熟悉的办公室。

“袁律师,我要到法国去工作了。”坐定之后,马德顺说:

“这次决定远走法国,事出有因,实属无奈。”

“怎么回事?”袁律师问道。

“我父亲是被人谋杀的!我看到了确凿的证据!”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吧!”袁律师说。

马德顺怀着满腔的悲愤,简要介绍了:在火灾现场,意外发现父亲被人谋杀的证据,到警察所报案不被受理,请杨剑琴老师到火灾现场取证,发现“证据”意外消失。到“川主庙”拜神求签,黑山老道告诫“大祸临头,路在西天!”最后巧遇上海老板,到白沙招聘赴法兰西学员,……等等。然后说:

“父母的血海深仇未报,我不愿意离开家乡。但是,证据消失,无从下手!离开故乡之前,又遭到蒙面歹徒的追杀,幸亏我会一点武功,才逃过了这一场劫难!”

“小马,离开白沙这个是非之地,是明智之举!您在明处,他们在暗处,随时都可能对您大开杀戒,斩草除根,防不胜防!”停顿了一下,袁律师接着说: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袁叔叔,您的话我永远铭记在心里。”马德顺渴望继续请教,接着问道:

“我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出过国;您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请您给我指教一下,到了那边,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

“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法兰西民族非常优秀;他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世界花都,法国巴黎,有举世闻名的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在那里,能学习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停顿了一会儿,袁律师接着说:

“到那里去,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学好法语,学会与人沟通、理解和包容。当然,那里也有坏人,要学会保护自己!总之,遇事要多动脑筋!”袁律师最后说:“年轻人,祝您法国之行,一路顺风!”

23、上海出国培训

当天下午,上海老板带着马德顺等一行十人,乘坐开往上海的客轮,由重庆朝天门码头出发,顺长江而下,穿三峡,经武汉、过南京,几天之后,到达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

傍晚时分,华灯初放,上海街头,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马德顺这一群没有出过远门的小伙子,对眼前这一片光怪陆离的景象,感到新鲜、惊异、目不暇接。转过几条街巷,上海老板把他们带到了一处院子里。院子的大门口,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

“上海涉外人员培训班”。

在“培训班”里,马德顺会合了从其它地方招募来的学员,这批学员大约有六十多人,在上海接受短期的培训。

第二天,举行了《赴法兰西学员培训班开学典礼》,培训班的严主任讲话,他说:

“同学们,大家好!您们即将代表祖国,奔赴法兰西学习和工作。出发之前,要在这里进行短期的培训:学习简单的法国语言,了解法国的历史、风俗习惯和社交礼仪。预祝同学们学习努力,身体健康,顺利出国,为国争光!”

这一天,马德顺和他的同伴们,正在上“法语”课,一位金发碧眼、打扮时髦的中年外国女人,走上讲台。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爱丽丝,从今天开始,教您们讲法语!”爱丽丝用生硬的中国话,讲起了开场白。

然后,在黑板上挂出一张,用中文和法文写下的《中法日常用语对照表》,一字一句,带着大家唸读:

“您好,Bonjour,”“谢谢,Merci,”

“对不起,pardon,”“我是中国人,Je suis ois,”

在另一个房间里,学员们正在接受“穿西装、打领带”的训练。

在餐厅里,学员们用左手拿着西餐叉,右手拿着西餐刀,正在学习吃西餐。

学习结束前,他们在‘法国驻上海领事馆’办理了签证手续,领到了出国“护照”。

最后,学员们被重新混合编组,马德顺所在的小组,共有十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省份,互不相识。

学习结束的当天晚上,那个上海老板,就带着马德顺这个小组,上了一艘法国货轮,交给了一个身材肥胖的法国佬——路易斯。

第二天,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法国货轮已经从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起锚,顺着黄浦江东下,经长江吴淞口驶入东海。

马德顺和他的同伴们,默默地站在甲板上,遥望着渐渐远去的祖国,静听着海浪拍打船舷的波涛声,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热泪盈眶。

马德顺解开内衣胸口处,夹层上的两个纽扣,取出“黑山老道”送给他的“黑山神石”,和金凤姑娘送给他的“一缕黑发”,抚摸着、亲吻着,口中喃喃地念道:

“这是我的祖国!我的故乡!还有我心爱的金凤姑娘!”

中国,白沙镇“石坝街88号”,金凤姑娘家里。

父亲张家良正在对女儿威逼利诱:

“金凤,不要哭了。马德顺已经出国这么长时间,连个信都没有,不会再回来啦!您就死了这条心吧!白沙酒厂的陈老板,已经托媒来提亲啦!”

“不!我非德顺哥不嫁!”金凤坚决回应道。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可由不得你!”父亲的态度更加严厉。

“你非要逼我,我就死给你看!”金凤抓起一把剪刀,就要往心口上戳。

母亲廖容芳,立刻抓住女儿的手,对丈夫大哭大叫起来:

“金凤他爸!你就少说两句吧!金凤要有个三长两短!我就跟你拼命!”

“好女儿!千万!千万不要乱来!我走!我走还不行吗?”父亲张家良,看见女儿如此强硬,害怕发生意外,不得不软下来,立刻退出了房间。

突然,金凤感到一阵恶心,想呕吐又吐不出来。

“金凤!您怎么啦?是不是?……?”母亲慌了手脚,不知所措。

金凤不说话,从怀里取出德顺哥送给她的“怀表”,泪如泉涌!……!

母亲廖荣芳,已经猜出了几分隐情,立刻抱住女儿,放声大哭:

“我可怜的金凤!您的命好苦啊!”……!

24、货轮上的搏斗

法国货轮开足马力驶进了公海,那个法国佬路易斯,腰间别着手枪,手里挥着皮鞭,趾高气扬地站在船头上,用生硬的中国话大声吆喝:

“下去!下去!统统滚到下面去!”

有两个动作慢一点的中国小伙子,还被狠狠地踢了一脚,抽了一皮鞭。

马德顺敏感地意识到:厄运可能已经来临!

从那时候起,他们就像被人贩运的“牲口”一样,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甲板仓底下,每天只能得到一点发霉的面包和淡水,勉强维持着生命,稍不如易,就会遭到路易斯的漫骂和毒打。

这一天中午,到了开饭的时间。路易斯提着一筐面包和一壶水,走进甲板仓,用生硬的中国话吆喝着:“开饭啦!开饭啦!”

学员们拿着水杯,每人领取了一个面包和一点淡水。瘦弱的学员张晓明,看见面包上长出了白色的霉点,说了一句:

“面包都发霉了,怎么吃呀?”

“有面包吃就不错啦!小猪仔!”路易斯骂道。

“这样吃了要生病的!”张晓明又回应了一句。

“不吃拉倒!”路易斯一巴掌,把面包打落在地上,还踩了一脚,抽出皮鞭,就要打张晓明。

“不准打人!”马德顺立刻站出来,拦在两人中间,大声说道:

“面包发霉,吃了就是要生病嘛!他说的没错!”

这时,又有两位高大的学员冲过来,站在马德顺的身后,握紧了拳头。路易斯见势不妙,用皮鞭指着马德顺,恶狠狠地骂了一句:

“小猪仔,我记住你啦!”说着,就赶紧退出门外,“硄”的一声,把铁门锁上。

法国货轮,航行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十个中国学员,仍然被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甲板仓下面。

由于生活条件太差,有的学员生病了,其中,身材瘦小、体质较弱的学员张晓明病情最重;只见他,全身高烧,嘴唇干裂,双眼紧闭,神志不清;嘴里不停地喊着:

“水!水!水!”

同伴们,立即把剩下的一点淡水,送到他那干裂的嘴唇上。

马德顺赶紧跑到门口,把铁门拍打得“铛铛”作响,大声高喊:

“有人生病啦!快请医生!快请医生!”

不一会儿,铁门开了,路易斯大摇大摆地走进来,用脚踢了踢躺在地铺上的张晓明,嘴里叫着:

“起来!起来!不准装病!”说着,举起皮鞭,狠狠地抽在病人身上,张晓明疼得满地打滚。眼看着路易斯再一次举起皮鞭,没等他第二鞭抽下来,马德顺立刻拦了上去。

“不准打人!”马德顺大声说:

“他生病啦!全身高烧!快请医生!”

路易斯睁大了双眼,望着面前这个愤怒的年轻人,吼叫着:

“又是你?小猪仔,不准多嘴!”将皮鞭狠狠地抽打在马德顺的身上。

马德顺咬紧牙关,忍着疼痛,毫不示弱!冲上前去,夺过皮鞭,凭着在“聚奎书院”练就的一身“中国武功”,与路易斯扭打起来!

马德顺打算使出杀手锏“四步八卦掌”,运气、收腹、转身、准备击掌。闪念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