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渑池会盟蔺相如勇斗秦王(1 / 2)俗聊史记之智勇蔺相如憨直廉颇首页

此时,强秦像一个愤青,有点像现在俄罗斯,“报复不过夜”。强秦只是“肌体强壮”,缺乏谋略,更缺乏战略眼光。此时的秦昭王与他将来的孙子秦始皇比起来,雄才大略逊色不少。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了秦始皇之手,做成了大秦帝国御玺。

“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不久以后,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石城。次年,(秦王还不解气。)又发兵攻赵,杀死了两万人。

秦国出了气,向赵王提出议和,并在西河之南的渑池会盟。会盟就是诸侯间会面和结盟。

很显然,强秦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羞辱赵王。

赵王怕秦国不想去。廉颇和蔺相如商议后对赵王说,如果不去,只显得赵国国势弱、国君胆怯。赵王只好答应前往。

弱国无外交。弱国君王不好当呀!时不时被强者耍弄、调戏!好在赵王还有智勇之臣蔺相如,于是相如随行。廉颇在国境送别赵王时说,他来回不超过三十天,如果超过三十天还不回来,请答应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企图。

这个兜底之策一定是蔺相如与廉颇协议时,相如提出来,由廉颇说出来。因为相如知道秦的贪婪,为赵国大局计,要做最坏的打算,赵王无奈只能答应。

其实此策是个险招,只能说蔺廉二人命好遇见了城府未深赵王。秦扣压了赵王,依计行之,如果赵王完归,心胸又窄---臣有二心,拥立新主,触了帝王大忌。廉颇往后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

从后面的事情来看,廉颇无二心,纯为国家计。他也只是性格直率,率兵打仗,攻城略地还行,但庙堂为官不妥。一代名将最后客死他乡,与他性格不无关系。

渑池会盟开始,斗心开演!

开场就发飚,有失大国风度,有失大国风度。秦王饮酒酣(秦王酒过三巡,微醺,借酒说点过格的话,还能为赵王留点面子。),说:“寡人曾听人说您赵王喜好音乐,请弹奏瑟吧?”

也只能说赵王憨直,请,就弹。没有顾忌到一王为另一王演奏现实意义,更没有进一步想到这是一个坑,稀里糊涂就跳进去了;另外存在一种可能,蔺相如没有给赵王彩排这些。

蔺相如没彩排,秦国史官预演过,绝对不止一遍。

史官走前来,在史册上记录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盟会,命令赵王弹瑟。”

“请奏瑟”,史册记录“令赵王鼓瑟”!

秦王命令赵王为其无偿演奏,而且指定乐器!

听史官这么一写,赵王估计肠子都悔青了!真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把赵王恶心到家了!

秦王窃喜深深,这与我无关,都是史官的错!史官的错!酒喝多了!酒喝多了!

蔺相如没有过多给秦王自娱自乐的时间,反击到:“赵王曾经听人说秦王擅长贵国的音乐,现在我给大王您捧上瓦缶,请大王表演一段,以示同乐。”

绝对外交礼节,同等报复!

秦国等了两年,还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爽得就是这一会儿,况且还预演过,那能如你愿。“秦王怒,不许。”

士可杀不可辱。蔺相如胸有成竹,更往前走,捧着瓦缶,跪下去相请,秦王仍不肯表演。相如心想:你是王,酒后乱言;我是臣,诚心诚意。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在这不到五步的地方,我的颈血可能溅到大王您身上喽!”,问你一句话:要命,还是要面子?

大家都感觉了杀机!秦王身边臣子要举刀杀相如,相如瞪眼怒喝一声“敢!”,惊得他们个个闪避退后。没了护驾的,王的命重要。“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秦王不悦地敲了一下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