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月色灯山满帝都(1 / 2)唐霸首页

广场中央那座十五米高的土黄色灯楼,就是大唐土德的象征。

土,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常,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这世上的万物几乎都出自于土地之中。重萧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是觉得用土这么无私和伟大的元素来形容大唐,确实有点侮辱土了。

但是看看这欢天喜地的大唐百姓,和这盛况空前的庆祝场面,好像还是有一点相配的意思。

两个小姑娘每人拿着一只漂亮至极和精致绝伦的花灯走在一行人的最前面。来往的人里面,有见多识广的人一眼就看出来,这灯是献福寺灯谜会上的物件。

而且一次出现了两盏,尤其是那盏刘大娘题的嫦娥奔月灯,很多人都见过,而且是三年前就见过。现在同时出现在一家人的手里,这说明,这家人同时猜中了献福寺的两个灯谜。

好几个士子模样的人,一直围着两个小女孩看。有胆子大的士子就问刘大娘,这盏灯是谁给你赢回来的。

这时刘大娘就会用脆生生的声音告诉那人:“是我家郎君赢回来的。”

一行就这样打着两盏难得一见的花灯在广场上的几个灯楼前逛来逛去。不一会广场上已经到处都人,坊墙的角楼上也已经开始敲响戌时的报时鼓。

广场四周的路口上一下就涌出了很多盔明甲亮的金吾卫,将其所有接口都把守住,所有人只能进入广场,不能出去。

卢氏悄悄的给重萧说:“陛下和皇后娘娘马上就要上朱雀门城楼了。”

大约一刻钟后,朱雀门城楼上灯火通明,恍如白昼一般。因为太远也太高,重萧根本看不清哪个是皇帝,只是隐约能看见一个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男子站在朱雀门城楼的最中央向楼下招手。

城楼下民众一时间,群情激愤,山呼万岁,那声音响彻云霄,直冲天际。所有金吾卫单膝跪地,口诵“陛下万年,大唐万年。”下跪的一瞬间,身上的甲片碰撞发出整齐划一的声音,甚是威武!

只听城楼上一个浑厚响亮的声音大声喊道:“大唐威武!唐军威武!”

重萧好像能隐约听到,那是一个极具磁性的男声,透着沉稳和大气。

重萧喃喃的自言自语道:“这就是千古一帝的威严呀!”

城楼上,皇帝李世民在左,皇后长孙氏在右,左边挨着皇帝依次是太子,魏王,吴王以及一众皇子,右边挨着皇后的依次是长乐公主,永嘉公主,和一众李世民的女儿们。

两边在往外就是各个国公,郡公,县公和他们的诰命夫人们。

几乎所有的大唐高等级家族,此刻都在朱雀门上站着,这要比后世英国王室,每年出来在那个大阳台上亮相,可要气派的不是一星半点。你要说他们是跟我们老祖宗学的我都信。

一个全身黑甲的将军,讲一只熊熊燃烧的火把递给台上的皇帝,只见皇帝将火把伸出垛口,将悬在垛口外的一根火绳点着,火焰飞也似的就将远处地面上放着的那只硕大的孔明灯瞬间引燃,那只孔明灯燃烧了一会,就开始颤颤巍巍的从地面升起。

随着那只巨大无比的土黄色孔明灯升到最高,将那只连接的绳索拉的笔直。整个广场上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一个个由人与人,手拉手形成的大圈,在整个广场上围绕着五个灯楼形成。围着圈的男男女女们开始了大唐最具有特色和风情的娱乐活动,踏歌舞!

重萧发现,踏歌的舞蹈动作包括踏步、跳跃、旋转和挥手等几个简单的动作。有的人手持鲜花,有的人手拿彩带,也有的人手提灯笼,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

朱雀门城楼上的帝国乐团,为广场上的踏歌舞会,演奏着欢乐的曲目,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能够让人感受到这上元节的欢乐氛围。

在唐朝,踏歌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社交方式。人们会在踏歌中结交新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重萧也被这狂欢一般的气氛所感染,很快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之中。踏歌舞其实非常好学,只要跟着跳一会,马上就能掌握其中要领。

两个小姑娘提着自己心爱的花灯在踏歌舞圈的中间跑来跑去,十分的欢乐当然也十分的显眼。

此时朱雀门的城楼上,一众文武大臣已经和皇帝站到了一起,看着城下百姓的欢呼和踏歌。长孙皇后也在几十位诰命夫人的簇拥下,百鸟朝凤一般的热闹。

太子李承乾带着几个弟弟妹妹也有自己的小团体,在城楼上向下看,并指指点点的说笑着。

忽然,长乐公主大声叫道:“太子哥哥,青雀哥哥,你们快看。”

说着就向广场的东南方向指去,那里正有一个很大的人圈,圈外围着好几百人,圈里还有一个小圈面对这大圈,来回旋转踏歌,好不热闹。小圈的正中间,十几个孩童提着各种花灯,跑来跑去追逐打闹,好不快活。

李承乾在仔细一看,就发现了那只非常显眼的嫦娥奔月灯,正在一个小姑娘手中来回摇摆。

长乐公主急着说道:“那只灯,那只灯怎么会在那个小女孩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