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2 不自生故能长生(1 / 2)姒姓源流考首页

瑶山在良渚城东北角,北山脚下苕溪水畔。

八百年前笪国南迁至此,国主贵族正是在瑶山落脚,所以瑶山也是大巫八百年前的故居。时过境迁,故都瑶山如今只是重要祭礼的祭台。从巫山到瑶山,最便捷的水道应当是顺东苕溪而下,绕良渚城过甪窦湾,不远就是瑶山重地。不过大巫是朁国的精神支柱,颛顼有意安排大巫灵筏穿良渚城而过,让更多民众瞻仰大巫遗容。

昔日繁忙的水道空荡荡的,前后看不到一艘舟筏,只有路过各个道口才能发现里面挤满了各色竹筏独木舟。水道两岸,沿路都是密集的人群,见了大巫灵筏,有伏地痛苦的,有掩袖低泣的,有点起稻杆烟送的,有向水里抛洒稻米的,还有一路跟随竹筏队远行的。

大巫护佑朁国八百年,本身就是传说,也在朁国留下不少传奇事迹。姒虞听久居陶署的姒石头讲过,窑山十八口窑的窑址还是大巫点地确定的;数百年前朁国大兴土木修建良渚城,时任陶正走遍良渚四周,一眼就看中了窑山的位置。制陶需要掏井取水制坯啊,可是连挖数井都不出水。陶正正想放弃,不料大巫偶然路过窑山,见陶正茶不思饭不想的,于是绕行窑山,每到一地就以脚跟一跺,神奇的是刚刚起尘的土地却以肉眼可见的湿润起来。陶正立刻安排人手掘地挖井,几石铲下去泉水已汩汩外溢。陶正大喜过望,连挖十八口井并在井口附近建窑制陶,才没有耽误良渚建城大计。

当然有些传说,在姒虞听来就略显无稽。姒风最喜热闹,大街小巷家长里短似乎没有他不知道的;今日回来说大巫帮了谁家生了三虎三豹,明日又回来说哪个寨子敬大巫最诚所以大巫只给那一片水田下了春雨。总之在朁国上到颛顼下至民众,都把大巫当做保护神。

大巫灵筏队伍在良渚城大小水道中穿行,直到午后才到达瑶山。

瑶者,美玉也。良渚人爱玉,也以瑶称美丽美好事物,甚至以瑶人自称。瑶人葬俗与姑篾的捡骨葬不同,先人入木棺下葬后不再取出,讲究入土即安。在灵筏上大巫一路以遗容示人,直到瑶山墓地,才被巫山侍者扶灵入棺。遗体入棺后,将早一步运达瑶山的玉器随之放入棺中,包括大巫定制的玉琮王。

朁国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大巫会离世,所有人都以为大巫会一如以往八百年一般再活八百年,因此从来没有人敢提议为大巫准备陪葬的玉器。虽说朁国已经提前三个月预知大巫的羽化,但是三个月时间匆忙赶制的玉器难能匹配大巫在朁国的地位与身份,哪怕是朁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玉琮王,不得已颛顼亲自出面将为自己准备的一批玉钺转运瑶山。按朁国惯例,国主掌军故配玉钺,大巫掌神配玉琮,玉琮外方内圆中空,正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圣器。

于是大巫的棺内除了玉琮王以及自己日常佩戴的玉环玉璜,其余就是数十件玉钺。盖棺之后,颛顼携十爵八正一起抬棺上山。大巫的墓地早已选好址挖好坑,墓坑方正宽敞,一人多深,;颛顼亲自扶棺进坑,并铲下第一铲土……

大巫的葬礼结束数日后,颛顼接到艮山侯飞报,说是属地内有神异,多名道公几乎同一夜受大巫托梦,梦境也几乎相同。因为涉及大巫以及朁国道公体系,艮山侯询请示颛顼此神异该如何处置。

颛顼并未大张旗鼓的宣扬,因此艮山侯也不知情。颛顼将此事转告了公孙,然后要求艮山侯将这些道公送到良渚王城,同时向其余九侯伯发布颛顼令,如有涉及大巫的神异要立即上报。

公孙是大巫指定寻访之人,颛顼就将艮山侯送过来的几位道公交由公孙询问。道公们见了姒虞,倒是甚为恭敬;大巫神谕以姒虞为巫山之主,在道公心目中已然把姒虞当成未来大巫了。

为了避免相互影响串联,公孙带着姒虞妘稗乐一个个问过去,果然梦境大同小异,都提到了山顶是白色的高山,宽广汹涌的大河,山河之间是遍地牛羊的大草原,草地上有一座圆形的不是木头不是砖石建的房子——几位道公从未见过景象,断然不可能凭空捏造。

几位道公都一致提到房子内的摆设,很像自家通神所用物品,有供桌神龛,有香火旗帜;房内有一人端坐地上坐垫,旁人称之为“骑羊子”。几位道公皆称自己在梦境中似乎成了漂浮在空中的眼睛,在房子内外漂移不定;要说几人梦境的不同,那就是每个人看到的角度方位先后顺序不同。良渚城周边的雷甸侯临平侯也送了几位道公过来,其他地方就再没有大巫托梦。经过挨个询问,结果还是一样,梦境中都出现雪山,大河,草原,房子,和一个叫“骑羊子“的巫师。

倒是大湖瑶池附近的几个村寨,报上来不是梦境的神异,同时送来十数位民众代表,包括姒虞等人去过的潜山和太湖镇。据说大巫离世当晚,太湖镇出现七彩云霞,然后七彩云霞变成巨大的天幕,天幕中竟然出现神山神人。经过公孙等人详细询问,忽略民众各自的想象,才弄清当日天幕中出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