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6上古炼金术(1 / 2)姒姓源流考首页

006

餐后无事,公孙寻思着不如先上娥母峰顶,明天人多必定闹哄哄的。于是带着姒虞妘稗乐二人向谷内深处进发。未及观部营地,已听到欢声笑语,众人还在为猎获野猪而庆贺。

只听一人高呼:“妘豹,这次祭礼,你的头名没有问题了!”妘豹显是这次猎获野猪的主力。

旁边一人接口:“豹哥,从今而后妘兰总该乖乖的去爬你窗户……”话音未落,众人一阵哄笑,却听有人怪叫“妘兰,妘兰……”

待三人走近,发现人群中一个女孩被推向一个男子,男子张开双臂一把抱住了女孩。男子比人群中大多数高了半个头,身躯粗壮,仿佛一只黑熊抱了一个绵羊。此景与公孙印象中女人当家完全不同,似乎回到了男人为尊的家乡。想起妘稗乐姓妘,就问道:“稗乐,为何观部这边的男人,和豫部不一样啊?”

妘稗乐一脸尴尬的支吾着说道:“公孙师父,观部很穷,谁家有吃的谁家说话就硬气。”

姒虞说道:“师父,他们都说观部女人爬窗户,伤风败俗呢!稗乐,你可是豫部的。”

妘稗乐嘿嘿的笑了笑,轻轻打了一拳姒虞,然后说道:“公孙师父,观部男人会打猎,如果祭礼拿到头名,会有很多女人爬他们家窗户呢!而且,而且女人住到男人家也没有人笑话。”

三人继续前行,依次路过剥部比部,人群中也有豫部男女,他们见到了公孙三人,都起身招呼吃喝。看样子两部喝的都是生水,公孙无意干涉,就谢过继续前行。

越往谷内,地势越高,溪水越小至无迹可寻。行至一片竹林,山路突然变陡,地面覆满枯黄掉落的竹叶,竹叶下却是崎岖山石,几乎没有落脚之地。公孙在路边折了三根树枝,让二人跟着自己边走边敲击地面,解释道:“夏季最怕毒蛇,但蛇虫听到敲击声会避开。”

此时已远离各部营地,竹林密不透风,甚是闷热。公孙修行在身自不觉热,但姒虞妘稗乐二人早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三人在一处大石旁歇息,恰好石后长有数丛茶叶。

公孙摘了几片嫩叶放入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道:“这是高山茶叶,吃了可以提神醒脑。咦……”正说着,却猛然站起,朝一颗细长的绿植走去。绿植若藤状,叶子如竹叶般有条纹,但比竹叶短胖;叶柄处挂着一串串绿色小果子。

只见公孙拉着藤蔓寻找,藤蔓很长一直到山坳底部,怕有三四人身高的长短。公孙略显激动,用双手小心的清理石块,然后轻轻的扒开落叶,再用树枝一点点解掘开土层。

姒虞妘稗乐也下到山坳,帮着清理土石。姒虞专注于挖掘,妘稗乐却被清理出来的几块石头吸引了。

完全挖出的根茎很大,比三人的头连起来还要长。公孙把根茎抱在胸前,对二人说道:“这是老黄精,好东西。据《神农本草》说黄精养阴,补脾肺肾。姒虞,你数数看,有几个结节?”

两人一起,数了两遍都是一百二十八节。“黄精一年长一节,说明这颗黄精长了128年。幸好今天出行,我们才有缘遇到。”公孙兴奋的说。

姒虞问道:“师父,神农本草是什么东西?”

公孙招呼二人回到巨石旁坐下,说道:“《神农本草》是一本药典,里面记载了很多植物的功效。比如蒲公英,你们豫部的田间地头很多,就可以清热解毒。至于神农啊,唉……”

姒虞问道:“师父为何叹气?神农是坏人吗?”

公孙不禁莞尔一笑:“神农不是坏人,历代炎帝出自神农氏,他们为治愈瘟疫而尝百草,据传历代炎帝多有尝百草而中毒身亡。神农氏收集历代炎帝尝百草的成果,编撰成《神农本草》。可惜《神农本草》是神农氏经典,外人轻易不可见;何况,为师的身份,更不可见。”

姒虞问道:“师父是好人,炎帝也是大好人,他们为什么不给你看呢?”

公孙摸了摸姒虞的头,说道:“八百年前已无炎帝了,神农氏被迫西迁,要找他们谈何容易啊!不过要就医治天下百姓,光有《神农本草》可不够。”跳到巨石上,昂首道:“本草是外物,疾病乃内症,治内症当用内炁,外物岂能超越内炁?“

居高临下向二人道:“你二人都已经入门,不日即可内视体内经络。若修行不成,也可为良医。”

这时妘稗乐拿出捡到的石头问公孙:“公孙师父,这石头亮闪闪的,和别的不一样。”公孙接过石头,显然比其他石头较重,污泥剥落处,可见片片土黄色,仿佛秋季的水稻田。公孙也是第一次见,于是吩咐妘稗乐,把石头和黄精放置路边,等回程时一起带走。妘稗乐很高兴的又捡了几颗。

三人继续攀登,道路越来越陡,从原先的直上直下变成忽左忽右的曲折山路。三人的树枝敲击地面,果然惊起草丛深处的窸窸窣窣的游动爬行声。

到了一处陡坡,山路中断,却是被雨水冲毁。两人高的陡坡,土地松软,身后也是草木稀疏的陡坡,一不小心就有滚落危险。

姒虞说道:“师父,此地危险。我们能不能修一修,方便上下?”

公孙笑道:“为何?明天我们不来了,和我们无关呀?”

姒虞说道:“师父不是想救治天下人么?那我就从救治身边人开始。”

公孙大笑:“好孩子,好孩子。你们去剥树皮,我们再搓几根绳子。”三人没有石刀石斧,就在路边捡了几块适用的石头,当刮刀刮树皮,当斧头砍木头,当锤子敲树桩。幸好距离不长,路旁也有小树当抓手,三人补了三根树桩当抓手,从上到下垂了一根绳子,拉了拉两指粗的树皮绳子,挂一两人没问题。

三人就趁着自己修的绳道,不多时到了山顶。山顶其实是马鞍状的凹处,左右两边各通向更高的山峰;但左右山峰都不远,不过上百步距离,估计就是山下看到双乳状山峰。三人向右,来到略高的峰顶。

公孙极目四望,也看不出鸟首形状。

当初姒秋说的明明白白:此山形式鸟头,我们祭拜的娥母为金乌,故称鸟头为乌首。

或许还不够高?难道要到仙人高度才可看清全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