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红色土地(2 / 2)海南奇缘首页

“哪里哪里,谬赞了。互相学习”。

我们互相吹捧。文人相“亲”,而不是文人相“轻”。

这天天气很好。好多人来浮桥上欣赏河景。不远处,有一对老夫妻,在志愿者红马甲的陪同下,在桥上散步。从红马甲和他们的对话中得知,老爷爷是位老战士。老人家凭栏远眺,回忆着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志愿者说带两位老人家再逛逛。老人家淳朴善良,怕耽误志愿者的时间,所以说走累了,想回家休息了。

我们三个到了餐馆,坐下来聊了聊刚才走过的浮桥。

我和吴争是溪桂市作家协会的会员。在一次文学讲座上,主讲人夏维纪夏老给我们讲了他父亲夏润珍的故事。

听了夏老的讲座才知道,原来,现在的新浮桥是在老浮桥的旧址上建立的。夏老的父亲是新中国溪桂县第一任县高官。现在溪桂是县级市。

夏老谈及历史故事时,声情并茂。夏老说,他那时候还小,对他父亲没有印象,也是从家人口中得知父亲的故事,知道父亲高大的形象。夏润珍同志出身在贫农家庭,年轻时吃尽了生活的苦头。那时候,夏润珍同志赤着双脚泡在石灰水里,踩竹浆,造纸。后来,夏润珍同志参加了革命。因为有勇有谋,心地好,威信高,夏润珍同志当了溪桂山区的革命领导人。大家称他为夏政委。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革命党人,悬赏活捉夏润珍。夏润珍同志带着战士们在山里面和敌人周旋,在山里饿了好多天。被敌人围追堵截时,夏润珍同志跳下悬崖。同志们和家人们以为他牺牲了。所幸,山里的竹子起到了阻挡和缓冲的作用,这才保住了生命,但夏润珍同志的小腿被竹子刺穿了。就这样,夏润珍同志拖着受伤的小腿,逃出了山区,带着残余部队渡过了浮桥,来到了县城城下。那时候,群众们认出了骑着马的夏政委。群众说虽然夏政委和同志们一样穿得破破烂烂的,脸上都是泥巴,像讨饭的人似的,但目光炯炯地看着前方,精气神不凡。夏政委和战士们在齐声唱《国际歌》,歌声豪迈,充满深情。

“我记得,夏老讲完这个故事后,说了一句,‘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烈士,不能忘’。”我对吴争和阿丽说。

“是啊。”吴争点头说道,“没有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吴争说,他在书上看到溪桂市老浮桥的另一个感人故事。故事发生在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时期。敌人把红军要渡河的唯一的一座桥给炸毁了。寒冬腊月,战士们正要打算淌水过河。溪桂的大姐大婶大妈们,站在河里,排成一排,把木板扛在肩上,让红军从木板上跑过河对岸,这样才没有延误战机。战士们都是哭着跑过河的。

阿丽问:“人民群众很伟大。为什么都是女人们扛着木板呢?男人们为什么不来帮助红军过河呢?”

“男人们都去参军了。妇女群众留在家。红军有难处的时候,妇女们竭尽全力相助。寒冬腊月,刺骨的冷水,想想都难受。”吴争说道。

这样的军队,得人心的军队,想不胜利都难。是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溪桂市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阿丽对这个小县城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