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干王(1 / 2)醒醒,这不是你想象中的美梦首页

落魄书生已经年过三十,却依旧一事无成。

他母亲头发斑白,显得苍老无力,父亲早已离世,留下他独自一人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他落魄寒酸的模样常常引来他人的白眼和嘲笑,但他却因此与那些最普通、人数最多的平民产生了深深的共情,知道这些人数最多的群体内心在渴望什么。

而信“无上之主”,就能满足这些渴望!

因此落魄书生传教无所不利。这是“无上之主”选择落魄书生的原因。

在传教过程中,他也遇到了些阻碍,有些信奉别的神灵的信徒就不太愿意相信“无上之主”。

因此他也提出了“无上之主”是唯一的真神,我们应当全心全意地崇拜他,而非其他邪神。

他宣传,开辟真神惟“无上之主”,无分贵贱拜宜虔、普天之下皆兄弟、“无上之主”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他主张天下男女尽是“无上之主”养的兄弟姊妹,要为“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理想而奋斗。

或许是落魄书生长期与最普通的平民为伍,让他有了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人人平等的理念。

这些理念让他的“无上教”颇受底层人民的喜欢。

纵然净国百姓被统治两百来年,但在远离都城的百姓依旧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落魄书生洪绣球,起初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他的“无上教”理念,然而,随着他口中的“无上之主”不断显灵,以及他宣扬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理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他所吸引,并纷纷加入他的教派。

这些信徒们,有的被他的神奇事迹所打动,有的则被他的大同理想所感染,都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加入了这场信仰的洪流之中。

洪绣球与秀儿、石开、云山、朝贵、昌辉这五人,虽出身各异,但他们都因为共同的理念而结为异姓兄弟,并一同肩负起领导“无上教”的重任。

这五人在南西省都拥有一定的势力,他们在各自的老家都是地头蛇,一呼百应,这也为“无上教”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南西省,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干王庙,这座庙宇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据说,过去有一位将军打了大胜仗,但他并未接受封爵,而是请求朝庭免去他家乡百姓的皇粮。

他死后,朝庭念其功绩,便拨出重款,派出能工巧匠,在干王应的故乡河边依山而建修了一座前后三进的大庙。这座庙宇因人而得名,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圣地。

建成后,当地百姓念其恩情,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愈发旺盛,甘王应也逐渐由人而被神化。

这座庙宇因人而得名叫干王庙,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圣地。

然而,在“无上教”的眼中,干王庙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终究只是偏居一角的神庙,出了南西省就没什么名气。

而且,干王既非道家也非佛教的神灵,势单力薄,甚至连人间也早已改朝换代。他过去的将军身份,在这个时代里,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偏偏是这样的小神旺盛香火,这引来了“无上教”的窥伺。

“无上教”信奉的“无上之主”,在净国虽然没有多少信徒,但在中土之外那可是万万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