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往之,神器加身,就会所向披靡。当我们认定一条路,何必打听要走多久?”
-----------------
出口在哪里?尽头会有光吗?迷失在自我身份认同的迷思里,繁茂的意识森林透落着太阳的光芒,光的形状随着灌木丛的疏密错落有致,时长时短,有些躲在阴影里,有些猫在树缝里,有些挂在树杈上,但仍不忘散发着幽静的光斑。夹带着密林里才有的千年古树的味道,仿佛穿越了久远的过去来到现在,只等有心人来采摘。烂石里的夜茶,吸收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它一直都在那里,又如隐身在密林暗处的宝藏,经年累月,风霜雨露,寒冬酷暑都遮盖不了宝物的模样。
正如每个人走过的每段路,遇见的每个人,读过的每个字,都写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等待生命主人的重新编译,穿过山野乱林,拨开思维迷雾,谱写属于自己的美妙乐章。
创意不该来自复制,不管是对历史或经典的复述还是抄袭,引经据典仅仅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价值,以及不愿意付出代价去面对一开始笨拙的自己。没有任何人起步就能飞,也没有任何一粒种子无需经历日晒雨淋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现在的人类正在面临即将枯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期,没有新意的梯媒空间里,播放着翻来覆去的齐声高唱和单调重复的广告语,味同嚼蜡的产品宣传,加速衰亡的穿衣打扮,都在展示着每个背离真实自己的各色群体。当然有可能这份呈现也是同质化与标新立异的另外一种集中提醒与表达,如果无法绕到事物背后去洞察,我们仍然容易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一旦到了规模化的发展阶段,难免步入追求效率舍弃个性化的套路,但洗脑式的腔调早晚会遇到自掘坟墓的一天。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真实的自己蕴藏着巨量的神奇兵器,只是很多人更习惯“丢盔弃甲”、“赤膊上阵”,越走捷径其实浪费的时间越多,因为南辕北辙的道路,越卖力越偏离,直到把钱烧光,可能连命也搭上了。
当只有背景音乐时,我们还无法分辨主旋律是什么,被遗弃被嫌弃被唾弃等的桥段,以及慨叹为何命运如此捉弄人的困顿被我们作为高墙,把生命的恩典也挡在了门外。当第一个音符被弹奏出来的时候,“贝多芬病毒”的慷慨激昂一下子唤醒了我们一直想要抗争的基调,是活着的真实写照,活着就要受苦,受苦是底色,但苦中作乐是调色板,可以自由挥洒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往往引起剧烈情感反差的事情都隐藏着才华的影子,电光火石之间遮蔽着神器的图腾,披荆斩棘的勇者需要有足够的慧眼和定力,才能在长途跋涉之后认出自己的天赋。
是一把转动地球资源的钥匙?亦或者是脑洞大开的猎奇?是创意满满的奉献?是启发式的追问?还是多愁善感的同理?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天赋,有时候我们只是太过于局限在表现形式上,只懂得跟风学技能,而忘了背后更重要的内在逻辑,因而才会错失深耕才华的良机。一事精致便可动人,更何况造物主的慷慨还不止给予人类个体一件神器。只要身体有持续的能量回应,只要找对群体和领域,就有机会转化与落地。
有道无术,其术自生,我们要担心的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而非缺少合适的方法。
正如创作这部作品的每个字每个词,都来自等待中的回应,认可邀请后的输出,这份邀请既来自他人,更多的其实是来自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回应,自己对自己的邀请,也都来自于每个扎扎实实的当下进步。仿如俄罗斯方块变换形状随机掉落的瞬间,总有一块合适的形状会消融累赘,释放才华的空间;又如多光谱成像技术一般,只是把脑海里一些特定线索的记忆重新排列后,组合出成文的句子,像一段完整的乐谱,我只是一个通道,任凭这些思绪奔涌奏出,不管是泪水还是汗水都可以成为“显色溶液”,让文字现身!
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越来越照顾到各类群体,从原来给正常人查看的网页验证,对于普通人而言简单点选相应的字符就可以通过的页面,对于视觉障碍人士而言,还无法处理图片题。一些软件会做特殊的配置,如程序以语音的形式发出提问:“如下谁是你的知己”,通过这种方式让视障群体回复后就可以完成接下来的验证了。还有如果遇到不能读屏的场景怎么办?比如:输入密码。这个涉及到信息安全的问题相对比较棘手,有的软件为了安全,不会把密码键盘的读取权限放开,就算放开了,把密码读出来也会有泄露的风险。现实中就有支付工具厂商为视障用户推出了一种叫“划一划”的密码输入功能,用户前置录入一个一笔连成的图形,输入密码时只需要划一下这个图形就可以了,软件会根据轨迹和触屏习惯来判断真假。又或者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来解锁,每个人的脸基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局部的差异,只要多想一步,总能找到更合适的转化办法。
然而,这还只是解决了功能层面的应用,就是人的表层需求,人是心理和精神层面都需要好好呵护的物种。
对无障碍改造更高的要求,是照顾到用户的心理感受。比如,一个页面正在加载,普通用户会看到那个不停转动的圈圈,正常人的视觉明白等一会儿就行了,然而,对于视障用户来说,这个过程相当于没有任何反馈,TA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里会很慌。是否可以在加载的时候添加一个等待提示音,尽量消除未知和等待带来的不安全感?对于这种“中途时刻”的关注是必要的,更有利于感官的平滑过渡。现在的“信息无障碍体验测评师”也成为一些技术领域的新职业,这是否也从侧面增加了障碍人士的职业选择?并且还是自己天然就懂的,需要额外学习的只是实际运用场景所需要的技巧,是否也可以称之为天赋?有时候单单只是“同理心”这个人类与生俱来的品质就可以衍生出很多职业选择,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而类似的领域不胜枚举,单点击破的选择都只是为了让人类的美好品质无限放大,直到覆盖全人类,乃至全物种。
巧克力是大人小孩都爱吃的零食,每一次当我们把巧克力直接放进嘴里的时候,是否有想过从可可豆的种植到周边农场的建设,以及延申的厂房就业和人文环境及慈善教育等都是可以共同围绕创造的?当我们可以意识到任何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造成影响时,我们才有机会从源头思考问题,真正践行生命的价值。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一个特别的可可小镇吸引着全球游客的来访,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小镇风貌仍然经久不衰。深入探究才发现在那里有金钱无法换取的温暖文化和柔软的亲情影响力,因为镇内帮助的都是全国的孤儿和穷困群体,是一代又一代镇内居民的自律和坚守,才有了人性光辉的持久绽放。
“世界上没有残障的人,只有残障的科技。”如果每个人类可以开始真正重视自身的价值,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围绕你来展开创造。世间其实从来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越来越多人愿意正视自身不够接纳的部分,显化的边缘群体也就不容易成为黑天鹅的巢穴,引发难以预料的变故。即使人们往往不愿意为了远在天边和尚未发生的灾祸提前负责,但在灾难发生到自己身上之前,我们仍然可以观照好每一天的自己,每一次觉察都有可能带来不一样的变化,日积月累,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身心的净化。
心向往之,神器加身,就会所向披靡。当我们认定一条路,何必打听要走多久?总有一天,我们的脚步会帮助我们丈量内心对热爱践行的深度和广度。任何可以产生激烈情绪反应的关系,其实都是我们的分身,若无相欠,何来相见。伤害我们的人,是在渡己;爱我们的人,是在助己。也许每份遇见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把武器打磨得更加经久耐用,宝剑出鞘显锋芒,总得经过顿挫与磨砺。我们都应该把自己当成一块块有待雕琢的宝玉,还没被发现?要不宝玉外面的桎梏太多了,要不就是不懂得如何锤炼自己,或者可能真的只是生不逢时。
不管何种境遇,深藏内在的神器都只能由你来唤醒。
“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15分钟名人。”——美国近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预言成真。只是,多少人奔着成名而忽略了15分钟背后的持续努力,成为无数算法中的一部分而不自知,被消费的数字劳工其实只是不明了自己的生活意义。当我们有机会知了此生的价值,能力和天赋才能成为武器,而非炫耀的工具,物化自己最终只能被沦为机器。然而,也有可能双方是心甘情愿彼此成全的,先进的技术既可以为人类带去更加便捷温暖的照护,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武器,关键仍然取决于发挥作用的群体。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永远不过时,困难的真的不是功夫本身,而是注入灵魂热爱的心流体验,那才是冲破惯性与僵化思维的重要依归。并且不管是在有形的舞台还是在无形的舞台上,各种展示的媒介也不会因为你的突然走红就趋之若鹜,因为热闹过后可以更持久绽放光芒的才是真功夫。
如果只是为了一时娱乐大众,那最终被娱乐的也只是自己。
有人坚持创作,不是因为相信世界有读者,而是相信世界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