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礼部回赐礼单(一)(1 / 2)人在大明,嫡孙逆袭首页

朝鲜的事情告一段落,蓝玉他们出征差不多得半个多月。

朱允熥现正盯着礼部拟制的回赐礼单,怒火中烧。

只见礼部拟制的回赐礼单写着:

朝鲜国进贡礼单:

百年高丽参十根、青瓷100套、高丽马10匹、美女100名、宦官100名,各种皮毛1000张;

朱允熥让胡六折合现银,算下来不超过一万两银子。

胡六本来就是高丽人的“贡品”,他对高丽没有有任何好感,甚至愤恨。

这些贡品价格他是知道的,不会为高丽打掩护!

礼部拟制回赐礼单:云锦100匹、宋棉1000匹、蜀锦1000匹、金银器具500套、各类工匠300人;

物品折合宝钞二十万两,虽然宝钞有所贬值,可也不能这么“赏赐”。

更何况还有工匠,工部的工匠虽然人数众多,可代表了大明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礼部简直胡闹。

朱允熥知道从西汉开始“四海拜服,八方来朝”就成为中原王朝强盛与否的衡量标准。

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更变成了封建王朝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

所以历朝历代对番邦使臣朝贡的回赐相当丰厚,大明从朱棣开始更甚。

朱允熥前世看过一篇记录,倭国大名大内氏和细川氏来明朝朝贡,两家在宁波发生冲突,大内氏的正使谦道宗设杀死了细川氏的正使鸳冈瑞佐。

那么小小倭国为什么会在大明的领土上大打出手?他们不应该团结一致吗?他们不应该一致对外吗?至少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人,大明是“外国”,何必在别人家里内讧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他们那是为了决定主导权,总有主导权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番邦拿着自己家的土特产进贡,可以到“天朝上国”换得丰厚的回赐。

神奇的是很多番邦把大明的回赐当成本国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

从汉到明朝,贡体系虽然有所变化,可本质还是遵循“薄来厚回”。

单单为了为了体现上邦大国的风范愚蠢逻辑,不管你朝贡多少东西,我都用几倍乃至是几百倍的价格买回来。

朱允熥感觉这是很煞笔的一种行为,国家的威望和番邦的敬畏不是用钱买回来的,是将士们用刀剑挣回来的。

真理只存在于大明的兵锋之内,敬畏之来源于大明的铁蹄之下!

礼部继续这样下去,番邦的眼里,大明不是变成“人傻钱多”的“狗大户”了吗?

朱棣一朝万国来朝,长颈鹿变成了麒麟。

哪些不曾有记录的小邦携带不值钱的所谓特产满怀期待而来,欢天喜地的满载而归,最后富了番邦穷了国库。

朱允熥要是这些国家的当权者,那不得天天来?这么容易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最重要的是大多数番邦表面诚服,离开大明还是做他们自己的事儿。

你又没有军队驻扎,嘴上的服软又咋了?占便宜才是王道。

中原王朝很少有超过三百年的,高丽王族王氏统治高丽五百年。

倭国更是将皇室延伸到二十一世纪,甚至几度掌权兴风作浪,荼毒神州。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洪武皇!

撮尔小国表面臣服你有何用?任你神州风云起,他照样看戏。

大明虚弱了马上咬你一口,不提后世,就说大明一朝,倭寇犯边还少吗?

满清鞑子入主中原,这些番邦还不是马上改换门庭?为了面子掏空国库的朝贡体系从现在就要转变。

“让李景隆来见本王”

“是,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