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来自欧洲的信(1 / 2)海外遗明:抗清从殖民南洋开始首页

陈安德得令后,将手中的布包打开,里面是一个折叠的油纸。

他将油纸打开,里面又是一张折叠的普通纸张。

再打开普通纸张,里面是两封信件。

看到陈安德在信件外面包了这么多层,朱慈煊明白对方十分爱护这两封信件。

陈安德用双手将手中信件呈交给皇上。

接过两封信件,朱慈煊仔细看了看信封表面。

显然历经数年,信封已有了岁月的痕迹,显得有些陈旧。

但在陈安德的细心保护下,信封没有破损,更没有开封的痕迹,保存的十分完整。

信封上面写着两种文字,一种是外语,另一种是汉语。

朱慈煊学过英语,还过了英语六级,但对其他外国语言就一窍不通了。

两封信封上的外语都不是英语,所以他只能看上面的汉字。

他拿起第一封信件,上面显示写信人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

朱慈煊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件仔细阅读。

信上的文字也是两种,一种是外语,另一种是汉语。

仔细读了一遍,却见上面写的都是官话套话,大体就是感谢明朝皇室信仰基督教,上帝会保佑你们云云。

对于朱慈煊最为关注的军事援助方面,便是没有任何提及。

只是稍微提及在亚洲的各国基督教徒要支持大明,为明军提供便利。

显然,这封信只能给自己“精神鼓励”。

于是,朱慈煊拿起第二封信封,上面显示这是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所写。

打开后,同样是两种文字。

朱慈煊认真读了一遍,发现里面的内容和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差不多,大都是官话套话,对自己的帮助不大。

不过总体上要比教皇的信件实用一点,因为它确实提及到了军事援助的事。

信上说如今葡萄牙刚刚从西班牙独立,经常遭到西班牙人的进攻,所以无力派兵支援明军。

但是,等到葡萄牙彻底击败西班牙人,让对方承认自己独立后,便会派军帮助大明。

根据朱慈煊对于历史的记忆,葡萄牙的独立得到西班牙的认可要等到1668年,离现在还有6年。

最关键的是,不用等到六年后,六年前若昂四世就已经去世。

等到1668年,葡萄牙国王的继任者还会不会遵守若昂四世的诺言,恐怕不太好说。

所以,这个军事援助是够呛可以得到了。

好在信里还提到了另外一个援助。

若昂四世让在亚洲的葡萄牙殖民者要多多帮助明军,尤其是为其提供火枪、火炮,以帮助大明复国。

除此之外,若昂四世还提到葡萄牙舰队也要在海上帮助明军。

显然,对于这个援助,朱慈煊很感兴趣。

在这个时代,西方科技已经开始领先东方。

虽然领先的不算多,但在军事科技方面,往往领先一点点就可以改变战局。

所以如果能多搞点葡萄牙枪炮,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