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参观IPO(1 / 2)重生之等咱有了钱首页

IPO,全称:initial Public 既首次公开募股

这个过程要大半年到两年多,各地不一样,各项目也不一样。

这个林泽以前真没参与过……

以前确实是投过,但就是那样。咔咔一顿调查,合同一签字钱打过去然后就躺平。人家大户大机构肯定是不躺平的,有管理能力,有财务监察,有资源,还有点奇奇怪怪的合作什么的。林泽小卡拉米实在是没什么可干,纯属于喝汤的类型。

这回不一样了,这回是马同学要搞IPO。咱虽然还是小卡拉米,但咱有人!咱有关系!Relationship you know?尤其是同路人这个天选身份,那实在是太好使了,啥也不用证明,说哪个挣钱马同学就信哪个,要是搞个什么投资管理业务估计他得把所有钱都扔进来,唉也不是不可以哈?借马同学的鸡生自己的蛋,他也不介意。

有了林泽这个开挂的作弊,偶尔指点一下热点。马同学现在比原来的时间线还有钱。之前的财务审查过程过的无比的顺畅,毕竟动辄就大股东往公司里续钱的也是少见。当然为了足够的流通性并且也需要让承销商有钱挣,马同学的持股比例依旧大幅度下降至百分之二十四点五。林泽的持股不太需要稀释,毕竟总共也没多少。但是真正的承销商和投行入场的体量根本不是还未成年的林泽可比拟的,动辄九位数的钱实在是拿不出来。现存总额占比0.5%。

2010年初,马同学在三番市启动首次路演。

林泽靠关系专门飞过来旁观。其实也没可看的,纯是好奇。

有的IPO路演,准确来说绝大多数的路演都在还算不错的会议厅或者大礼堂举行。现在这个机构横行,有事全是电子通讯或者电子结算的年代,路演大量的就是要展示个诚意。马同学的IPO流程这一环节是非成交路演,说白了就是纯逼逼,不签合同。

路演这个玩意属于传统历史遗留项目,就和有些拉票活动一样。放在古代,交通不便,交易结算也没有那么方便,甚至可以说哪个公司要开始公开交易主板上市都没人知道。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环节叫做路演,得真跑一圈啊。假如说把今天这个活倒腾到大几十乃至一百年前,如果林泽想要假如路演团队乃至负责各什么一小部分,答疑,出去一顿瞎吹什么的,着实是个苦差事。承销商,券商加上团队得从三番开始,然后南加,然后团队分成两个部分,一路去北边走明尼苏达,芝加哥,底特律,勤快点的还得在克利夫兰或者费城停一下,阿灵顿,可能还有波士顿。最终一定在纽约搞个巨大的。另一路走丹佛,勤快的捎带一下奥马哈什么的,然后达拉斯,亚特兰大,奥兰多,往北去夏洛特再最终在纽约会和。这一大圈的路上得把主要产品全带着,一个个展示。再把什么做出来的幻灯票(真幻灯片),各种报告,印刷的宣传材料,再加上一遍又一遍的散发名片,答疑,吹牛皮等活动,最终在交易所附近还得搞得声势浩大且美轮美奂。这一路上直接就会有成交,投资人或者机构有的会当场签合同开支票。不当场的如果之后有兴趣也会通过电报传真,乃至派个人完成实际性质的交易。尤其在纽交所或者美交易所(原来有然后合并了)还依靠价格要不断地翻牌子的年代,物理上的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当年还有不记名债券和股票或者股权证这种神奇的玩意,只要谁拿着就是谁的,能当钱用。最终流通股都被交易出去,或者大多数都被交易出去之后,交易所会把刻印着股票代码的一个木头或者金属的牌子挂在流水版面上,这也是为啥整个这个行为叫做首次公开挂牌交易。各位如果在新闻里或者网上看到过交易所里面的场景,就会发现整个交易所除了一大圈屏幕,一堆人到处溜达,还有坐着的席位以外,中间还有一些圆形的小岛,上面也有一堆屏幕。这个玩意叫做交易站,以前是里面有人的。整个小岛现在是电子屏幕的地方当年是一堆机械式的表格,你或者券商的人需要手写一个交易单,把这玩意给交易所的工作人员。然后随之产生的价格变动由工作人员手工调整上面显示最新成交价格的那个小机械设备给他拍成新价格。有的券商或者买家对现在的价格不满意,可能就公开挂出来一个低于现在价格的买入需求,也叫挂限价单。有人觉得可以接受那就也能成交,然后工作人员再把这个价格手工皮拉啪啦的拍小机器调整下来。没有K线给你看,有需求自己画去,这也是很多券商的服务之一。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交易者,是不是在现场,是不是离得近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放当年为什么全球的金融市场交易所周边房价都奇贵无比,就是因为想要知道最新价格你真的就得自己或者有人呆在那看着,当然交易人员互相都熟悉的很,哪位大佬的比如利文斯顿常用的交易员跑出来挂个单子,瞬间所有人都知道有神仙下场买入了。放现在嘛,靠在圈内关系了。

马同学这个不修边幅的IT男是不在乎场面是不是好看的,整个路演现场可以说寒酸的很,什么大屏幕,没有。拿个大电视在那里叨叨。整个演示文稿做的也是奇丑无比,林泽都没眼看。勉强算是有标题,有点颜色区分,剩下就是重点的内容提示马同学说什么和一大堆图标。不知道别人怎么做的反正林泽有限的精力里看见过的路演或者融资提要什么的,没有比这个更难看的。吃的那也那么回事,没什么热东西吃。

整个过程中,休息或者马同学不在吹牛皮的时候,林泽有幸见到了不少人。比如总部就在北加的富国银行副行长,也见到了Paypal帮出来做基金的熟人。本来马同学打算以天才投资人的名号把林泽介绍出去,林泽宁死不从。开玩笑,现场全特么是专业人员,三句话就得穿帮。最终林泽就是个支持者,外加持股0.5%的投资人。也确实说了这个股份是林泽自己奋斗出来的钱投进来的,资金来源是两年前的疯狂行动。所有人都感叹林泽的大胆,但也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意外,毕竟世界这么大,有个小子有一些知识外加一些运气能捞到一笔也是正常的很。不过林泽作为个人而言也算个大户了,也没人给林泽什么脸色看。

总体来说,整个过程就是个不断地吹牛皮过程,外加专业的画饼。先公开对着所有人一顿画,这那预期啊,技术实现啊,都是饼。然后再私下里画,比如真有对汽车产业了解的,那会问相当的靠谱且专业的问题,比如除了怎么卖出去,你打算怎么造出来这么多产品以满足需求。这其实就是纯看马同学填坑的能力,比如实际上早期用了大量的外包业务,内饰相当比例的配件是直接买的奔驰现成的。首批S型号里面一大堆塑料件全和奔驰C/E一模一样。然后就是什么自动化机器人可以24/7玩命造,其实这玩意到后来效率确实高,一开始嘛……

其实这个车造的有点像很多年前,汽车刚刚开始大行其道的年代。现在都是整车厂,车主要是个车架子,乱七八糟都挂这架子上。在以前这玩意是有个真正的跟各位玩过的四驱车一样的底盘的。然后有的公司专门造发动机,有的专门造灯,有的造轱辘,有的专门造车厢,甚至有的专门造车门。除了极少数大厂以外,很多汽车制造厂实际上跟去电子城买电脑一样,攒的。因此这玩意也不那么的靠谱。当然也有设计的非常棒的车厢制造厂就专门卖箱子,卖车壳子,然后你自己去买个底盘什么的给他装上。这个买卖现在还有,叫做kit car。路演首战放在三番的原因主要也是方便其后有兴趣的投资人去工厂参观。工厂搞得还是挺科幻的,看着正常工作的机械臂几乎可以算是全自动的把车装好,并且并不是完全等同于吊装流水线,而是更加集中站点式的生产方式,让不少人看到这个饼,貌似还挺真?

带着一大群老板和投资人参观完以后,已经太阳下山。林泽跟着去附近的牛排店蹭了个饭以后,被马同学拉着回到了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