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主事(1 / 2)大楚李刚峰首页

大楚景和七年八月十三,北地三省十一府突发特大雪灾,据省、府、县官和锦衣卫六百里加急奏报:白灾已致三万人丧命,四十万百姓陆续向神京城集结。省、府、县皆不敢阻拦,恐发生民变。

这位二十七岁即位,已在位七年的景和帝,在上皇斥责和群臣逼宫下憋屈地颁下罪己。

罪己诏大体意思是:皆因朕躬敬上天不诚,这才降下白灾,但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将独自在德寿宫斋戒祈罪。上天念在朕的一点诚心,收回灾祸,佑我大梁。

内阁全体阁老也紧跟着纷纷表态,天降白灾,罪在内阁,就连在慈元殿修道的上皇也下了旨意。

所有在京官员年节之间概不许升烟食荤,以分君父之忧,以体百姓之苦。至于各个官员的深宅后院内是否依然在推杯换盏,高歌欢舞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景和七年十月初七,夜,丑寅之交。

大梁神京城皇宫德寿宫中暖阁内景和帝正在大发脾气,几位在大梁跺跺脚大梁都要抖三抖的阁老还有国公个个眼观鼻,鼻观心。

景和帝背着手来回度着步子,烦躁的看了看下面的大臣用手在桌上敲几下:“刁世昌和武治中都是废物,一个是京城的府尹,一个是布政司参议,赈灾都赈不明白!以至于城外的百姓已经饿死了七千多人。差点激起民变,把他们两个严加审问。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都议议吧,也该拿出个章程来了,柳阁老?”

“嗯?。。。嗯!”坐在椅子上的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柳湛睁开朦胧的双眼对着上面生气的景和帝回答道:“臣年岁大了,精神不济,陛下恕罪!臣回去再和几位阁老想想办法,应该会再挤出三万石粮食来。”

“三万石?八天啊,只能撑八天吗?!通州的粮仓呢,对,去通州去拉粮。还有叫谁去赈灾?”

“这?!。。。陛下啊,通州的粮食恐怕运不过来,路都被堵死了。去外省调运也只怕来不及了,只能在城里想想办法了,赈灾的话老臣推荐工部的谭志海去。”

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董泉猛然一惊,谭志海是他外甥,这不是向火坑里跳吗!心里骂了声彼其娘之,赶忙对着景和帝说道:“陛下明鉴啊!子鸣他不是不去,去年西北大旱,南方又遭了水灾。工部都被派出去了,现在除了勉强维持工部运转的实在是没人了。子鸣怕是还在山西没有回来呢。、,不信你问问你家安成。”

在董泉旁边的工部侍郎柳焕悠然说了声:“子鸣兄不是回来了嘛。前两天我还见他了呢。”

“你?!。。。。。”想了想又满脸笑容对着柳湛亲切地说道:“柳阁老啊,前几天上皇还对我说你家安成办事利索,子鸣他怕是比安成差远了。看样子想给安成他加加担子呢,正好赈灾这件事办好了上皇他老人家。。。。。。你说是不是啊,柳贤侄!”

望着董泉满脸欣慰地样子,柳焕脸都变成了绿色。这赈灾就是个大坑,通州的粮仓哪还有粮食,早被挪用了。赶忙看向父亲。

望着求救的眼光,柳湛不慌不忙地整理下衣服说道:“董阁老你不用夸他,上皇老人家本想好好栽培这个孽障呢。去年叫他修缮慈元殿后面的延年殿,谁知道这个孽障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更可况这件关乎国体的大事?”

内阁兼兵部尚书陈远看着呛起来的两位阁老赶忙对着景和帝道:“全仰赖上皇和陛下如天之德,还有一众同僚的实心用事,前两年最艰难的日子总算是过去了。”停了一下又道:“今年情况有点特殊,朝廷只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像去年的西北大旱,南边水灾,上皇修道的宫殿一场大火,还有前年关外和鞑靼几次大的战事。上皇和陛下宵衣旰食,大家累点苦点也是应该的。这场白灾从昨天开始小了,估计应该这两天快停了。是上皇和陛下的一片诚心感动了上天。”

说完用手捶了捶大腿,感慨地叹口气:“老喽。坐这里才这一会腿疼的不行。上皇他老人家说得对,我们这几个老家伙也是该给年轻人加加担子了。去年的殿试里不是有好几个人才嘛,一甲和二甲在殿试中答的很精彩嘛。特别是那个十五岁的榜眼,如同秦之甘罗,唐之仲节。真是少年英杰,厉害啊!”

这里面谁不是千年的老狐狸?拔根眼睫毛都是空的,那几个大有深意的看了眼正在捶腿的陈阁老。

甘罗十几岁早夭,莫仲节三十四岁寿终。这是夸人呢还是咒人呢?

“是啊,人比人该死啊,我三十六才中进士!真是后浪推前浪,不服老行嘛?!”

“不错,我看我们就得给年轻人机会,他们早点上来我们也好告老还乡,回家含饴弄孙,是不是啊,哈哈~”

“上皇和陛下也一定喜欢甘罗、仲节似的少年英杰~”

柳湛看见柳焕想张嘴,眼神示意儿子柳焕不要说话,扭头和屋里的其他几位一起都看向脸色如常,甚至还有笑容的内阁兼礼部尚书卫宜。

上面的景和帝袖子里的手猛然握紧,卫宜是他的人,是去年的主考官。看着在卫宜手下出现十五岁的榜眼,他趁热打铁才把卫宜弄进内阁。好不容易弄进内阁这才刚刚一年他们就趁这个机会把卫宜再踢出去。那老不死的修道修的国库连赈灾的钱都没有了,那个老不死还真想长生不老?!城外灾民哀号遍野,他们还在那里相互推诿。

卫宜低头抿了口茶笑着摇了摇头:“哈哈~柳阁老和陈阁老还有你们几个老大人说笑了。圣上和上皇喜欢着柳阁老呢,您还可以伺候两位圣上三十年!再说下面还有子鸣和安成贤侄都是上皇看着长大的,比我那个不成材的学生不知强上多少!他呀还得去下面再历练一二十年才行。”

“唉~成纪兄谦虚啦,我看你那个学生少年老成,秉节持重。老话说做人还得事上磨,年轻人不要怕他犯错,后面有我们几个老家伙呢,何况上皇和圣上看着,你们说对不对啊。”董泉漫不经心地看着手中的茶杯。

“董阁老说对啊,年轻人就得多磨练磨练,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是吧,老国公!”陈阁老对着信国公笑眯眯的说道。

“啊?!吃饭了,什么菜?”信国公侯波长得五大三粗的,胖乎乎的脸上一脸憨厚样子,心里也是如明镜一样。

景和帝:。。。。。。

众阁老:。。。。。。

在景和帝和阁老他们谈论激烈是不是用少年榜眼的时候,外面一个小太监拿着满是字的几张纸小跑到慈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