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来的读者怕踩坑,直接在线上发问:“谁能透露下凶手是谁?”
面对这样的提问,大多数的读者都表示:“别问,自己看,如果告诉你,阅读体验感直接下降一半!”
但有的人,则公布了凶手就是“我”。
很快,这样的评论就被删掉了。
不仅仅是一两篇帖子遭遇如此待遇,但凡回复中稍微提及“谢波德”与“我”这两个字眼,便会遭到毫不留情的删除处理。
这一做法,已然成为了众人默认的、不可动摇的潜规则。
怎么说呢,这种行为固然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最终谜底揭晓时的那份震撼与惊喜,多少还带点恶趣味。
毕竟,在他们看来,就是:“我看完都艹了,你也必须艹!”
但不得不说的是,正是这种严格的把控,才会让看过《罗杰疑案》的人,都印象深刻。
也对许参的创作表示叹服。
此时,华夏的读者与有荣焉。
他们可比许参积极多了。
许参没有对此说什么。
但华夏的这些读者,表现得相当积极。
“基操勿6皆坐!”
“我们叁儿,也就一般般吧!充其量就是难逢敌手!”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欢迎挑战,我说的,没错,我代表的是许参的意思!”
……
这些读者,玩命的宣传,只要谈到小说,都能把许参扯进来。
譬如,有人兴奋地宣告:“嘿,我发现了一部绝妙小说,精彩绝伦,强烈推荐给大家!”
而华夏的这些人,则会说:“有许参写得好吗?”
开始大家还会争论一番。
但到后来,他们都不吱声了。
不过,你以为这些人就这么完了?
当然不会!
他们会继续点评:“这部小说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不过与许参的杰作相比,尚存一丝差距。作者加油,期待你未来的作品能更上一层楼!”
哈尔斯也看到了许参的爆火,心里极度不舒服。
他的精心策划,居然为别人做了嫁衣。
这让哈尔斯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其实,哈尔斯的布局还是蛮精妙的。
他先是巧妙地诱导了小金人评委会的成员,将许参卷入这场纷争。
随后又精心布局,利用几位文坛巨匠与许参构建起一种对峙的局面。
这样一番操作,即便是换作任何人,恐怕都难以招架。
这就好比,你让一个练长跑的人去打乒乓球,而且对战的都是国际选手,赢面一目了然。
然而,就是这样的局面,许参硬生生地扛了下来。
不仅如此,还取得了胜利。
这一结果,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只能说,在没有遇到许参前,哈尔斯的手段是稳准狠的。
但谁让许参是个挂逼呢。
哈尔斯宁可怀疑自己,也没想到许参有外挂的设定。
这上哪说理去。
就在哈尔斯有些进退两难的时候,许参更新了一条消息。
“新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已上线,欢迎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