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2.第202章 只有徐阁老受伤的世界(求订阅(1 / 2)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首页

第202章 只有徐阁老受伤的世界求订阅

涉及到吏部尚书,这个有着天官之称的位置。

哪怕是在场的六部尚书,也是纷纷提起精神来。

说不得。

内阁的大佬们,就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上面了呢?

严嵩也是颤巍巍的自袖中取出一份奏本。

严绍庭在一旁接过奏本,上前一步。

吕芳也已走了过来,将这份写了吏部尚书人选的奏本取走。

老严头这才开口道:“自东汉始置吏曹,至魏晋以后改称吏部,再至隋唐始有三省六部,君王之下,共掌天下。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权事,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

于是吏部尚书,亦有天官、文部、典铨之称。”

万寿宫中。

只有内阁首辅严嵩娓娓道来,有关吏部和吏部尚书的职权。

徐阶等人却是眉头微皱。

这事情,他们都是在朝为官多年的人,哪个不清楚。

但严嵩这时候却是笑着转口道:“吏部之重,举朝百官之首,吏部尚书更是重中之重。所选官员,自当慎之又慎。

内阁此番议定推举有候选三人,分别是吏部本部左侍郎郭朴,本部右侍郎李春芳,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

此言一出。

众人面色各异。

顿时生出无数猜测。

郭朴和李春芳都是吏部本部衙门的左右侍郎,推举他们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但却偏偏又多了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

这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可若这是首辅有意推举的吏部尚书人选,也该是将其放在第一位说出,而不是三人最后。

众人猜测不透,只能看向在场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试图从对方的脸上看出有何反应,猜测这一次推举背后的含义。

只是欧阳必进却显得风轻云淡。

似乎是知道自己会被推举,又或者是对自己并不看好。

反正他就是那样不动声色。

让人猜不透。

徐阶自然也有些意外。

他推举的吏部尚书人选,自然是吏部右侍郎李春芳。

而郭朴纯粹是因为推举需要多人,一同交由皇帝圣裁。

但欧阳必进,就是让自己没有想到的了。

难道严嵩真的要推欧阳必进自都察院,转任吏部?

嘉靖亦是眉头微皱。

年初的时候,朝廷就有过一次动议吏部尚书人选。

那时候严嵩似乎就很想推举欧阳必进。

但自己并不喜好此人。

原本他以为,严嵩已经明白自己的心意。

但今日却偏偏又将欧阳必进放在了推举的名单里。

嘉靖沉声道:“国家官员任免推举,皆有定制,今日内阁推举三人,诸卿以为何?”

皇帝开口询问。

在场众人却是一阵沉默。

各自都在盘算着自己心中那点小九九。

半响之后。

又是礼部尚书严讷站了出来。

“臣以为,吏部右侍郎李春芳,可担吏部重任。”

杨博亦是紧随其后:“陛下,李春芳乃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郎,初授翰林院修撰,便被陛下其中,选入西苑,超擢为翰林学士,而后又升任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九年转任吏部右侍郎。

“其人恭敬、谨慎,在朝为官与上下同僚,从不气势凌人,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辑庶司。

“李侍郎,诚心笃行,渊学宏才,仪观甚修,晰然玉立,色温而气和,其与人处,不翕翕热,顾久之,愈益亲。不为崖岸求异于人,而其中有介然不可溷者。

臣以为,可为吏部事。”

可严讷的附议不同。

杨博可谓是从各方面将李春芳夸赞了一遍。

甚至连李春芳的相貌,都用仪观甚修、晰然玉立来形容。

反正在皇帝面前就是主打一个。

李春芳是吏部尚书不二人选。

您老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用他就对咯!

眼看着李春芳就快要成大明朝独一份能担当吏部尚书的人选。

向来不在人前显露的袁炜,却是缓缓站出。

袁炜的动静,一下子就引来了众人的注视,以及浓郁的不解。

这位袁阁老平日里可是从不关心这些事情的啊。

难道今日,也要横插一脚?

徐阶更是犹如初见袁炜一样,眼中满是意外。

他想到了这一次吏部尚书人选一事上,严家很有可能会出手。

甚至于,他连高拱可能会插手其中都想过。

但他独独没有想过,袁炜会在这件事情上出手。

即便众人皆是不解。

可袁炜到底是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吏部左侍郎郭朴更为合适。”

此言一出。

严讷和杨博二人,便立即看了过去。

袁阁老这话,无疑是在反驳他们。

袁炜继续说:“其一,朝廷官制自始而至今日,皆以左为尊。吏部左右侍郎,无尚书时,则左侍郎代管吏部时。如今岂有推举右侍郎,而不以左侍郎升任之?”

这番话从袁炜的嘴里说出,显得很是平静。

似乎咱们大明朝这位袁阁老,就是在和大伙讲道理的。

而袁炜也继续说道:“其二,先前严尚书、杨尚书皆说李春芳乃是嘉靖二十二年状元及第。可郭朴却是嘉靖十四年两榜进士,高中之时即被馆选庶吉士,至今在朝为官已有二十六年。”

说完之后。

袁炜不曾看面色变化不断的严讷、杨博二人,而是看向了一直不曾开口的徐阶。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