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后周(一)(2 / 2)话说五代十国首页

然而,事事难料,仅过一年,刘知远病逝,郭威再次肩负重任,成为后汉托孤大臣,辅佐年轻的刘承佑登基。

刘承祐荣登帝位之际,苏逢吉以宰相之尊主政,枢密使杨邠掌舵机要政务,郭威勇挑征战之责,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坐镇禁兵之职,三司使王章精擅财政调度。然这些庙堂之上的权臣们,多行专断,各自为政,致使朝政纷乱,犹如一盘散沙。在这群武夫之中,唯独郭威独具慧眼,深知文臣之重要。

彼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等恃兵自重,相继举兵反叛。乾祐元年(948年),刘承祐命郭威领兵出征,以定叛乱。郭威临危受命,率军至河中,立即布置防线,筑栅筑垒,分兵合围。李守贞屡次试图突围,均被郭威巧妙化解,双方相持日久,城中粮草渐尽。郭威遂趁势下令四面夹攻,一举攻克城中,李守贞走投无路,自焚身亡。随后,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亦相继归顺,后汉政权由此转危为安。

郭威继而挥师北伐,大败契丹敌军,战功卓著,得以进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并兼任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受其节制。然而,乾祐三年(950年),朝廷风云突变,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诛杀前朝重臣,其中包括宣徽使王峻及郭威等人。同时,亦密令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然而,李弘义却将密诏泄露给王殷,王殷闻讯后立即派人向郭威告警。

郭威见势不妙,急中生智,采纳谋士魏仁浦之计,伪造诏书,宣称刘承祐欲借其手诛杀诸将,此举激起群情激愤,众将纷纷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之名维护朝廷稳定。同年十一月,郭威率兵渡河进发,刘承祐闻讯惊恐,急遣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人率兵迎击。又遣宦官瑽脱潜入军中刺探虚实。不料,瑽脱反被郭威军捕获,郭威利用此机会,迫使瑽脱向刘承祐传书,请求将李业等人绑送军中治罪。

刘承祐接到郭威奏章后,竟轻信李业等人之言,认为郭威反状已明,遂下令将郭威在京城的家属全部处斩,甚至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未能幸免。此举激起郭威极大愤慨,决心铲除奸佞,匡扶朝纲。

不久,后汉军在七里坡之战中大败亏输,刘承祐在仓皇逃亡途中被郭允明所杀。郭威趁势率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请其临朝听政。随后,郭威又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以掩人耳目。然而,在途经澶州时,郭威军中突发兵变,将士们纷纷黄袍加身,拥立郭威为帝。郭威无奈之下,只得顺水推舟,返回开封后逼迫太后授其为“监国”,从而夺得国政大权。

951年,郭威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大周王朝(年号广顺),定都汴京,开启了后周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