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1 / 1)奔驰人生首页

不经意间,我的第二本小说已经写了十万多字。创世中文网又通知我,可以提出签约申请。与第一次接到通知相比,这一次我内心平静了很多。如你所知,我的第一本小说写了二十万字,用时三个月,自我感觉就象开着车在高速上狂奔,写完之后信心满满,东投西投,都没人肯要,也未能达到创世中文网的签约要求。这对我颇有点打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本就不是写作的料。停笔休息几天后,我又想,就此放弃写小说,未免草率。比如王小波的早期作品《绿毛水怪》,写出来后也没引起任何波澜,也没人愿意出版,只是在几个朋友间传阅。凭心而论,我认为《绿毛水怪》虽然显得不够成熟,但确实颇具才气,堪称优秀。那时候大概还没有文学网站,所以王小波自然也不可能在网上发布,进而成为网红作家。但如果他就此停止写小说,那著名的《黄金时代》就永远不会出世了。这在世界文学史上绝对是一个悲剧。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黄金时代》到底在文学史上占有何种地位?我说了不算,要由后人评说。但如果王小波根本就没有把它写出来,那一切都无从谈起。

“饭软怪筲箕”,我自己没能写出激动人心的好作品,无法感动说服文学编辑出版我的作品,反而在心里抱怨别人不能慧眼识英才,有点可笑。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我就此停笔,也可能把第二部类似于《黄金时代》的好作品埋没掉。想到王小波是个理科生,居然也写出了让无数作家难望项背的文学作品,我又有了一点信心。我就把自己当成初涉写作的王小波,我的第一本小说《火星武士成名之作》,就好象他的前期小说《绿毛水怪》一样,算个试验品。从这一点讲,我比他强,他的第一本书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少数朋友间流传,而我的第一本书毕竟是在创世中文网上连载完毕。就算我没他写得好,但好歹也写了出来。也给读者留下了评价的可能。如你所见,在我遇到写作门槛时,先贤王小波先生在冥冥之中鼓励了我。王小波先生已经去世快三十年了,而且他在世时也不认识我,但我确实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了力量,写作力量。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当然,给我力量的不仅仅是王小波,还有作家路遥,甚至也有翻译家查良铮先生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女士等等,甚至可以上溯至伟大的先贤司马迁。写到这里,我的师承和文学流派大致已经显现出来。这倒不是我想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我思来想去,唯有如此,我才能继续行走在文字创作的荊棘小路上。在写了四十万字的小说后,我才发现:文学创作,真的很难。由此联想,人生之路,不也如此?

前段时间我看了电视连续剧《人世间》,很有感触。主题歌也写得好,我专门下载到车上,经常都在听。“岁月的列车,不会为谁而停下。”是啊,滚滚红尘,茫茫人海,岁月饶过谁呢?两个小时前,我在同学群发出征集令,寻找四哥的电话号码,很快就有了回音。向阳哥私信告知了四哥的电话,我非常高兴,马上就给四哥打电话,我已经有十年没听到他的声音了,想得狠。我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率性而为的人,天性如此,改不了。电话打通了,没人接。过了一会儿,四哥回电了:“喂,哪位?”我一开口,他大概就知道是谁了。聊了几句,知道他的一双儿女都很好,我就安心了。这两个孩子已经十岁多了,我还从未见过,但与我肯定是极有缘分的。前文已经说过,四哥多次被我催生孩子,哈哈哈哈哈!你说有缘没有?接着我就和四哥谈了一下我写小说的事,特别说明专门为他写了一章,四哥很高兴。说真的,谁在小说中专门为我写一章,我也会很高兴。老都老了,还被发小掂记,很不容易。我一生也没什么本事,奔波几十年,也就学会写几个字而已。但有幸把我的几个好朋友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里,对我而言,是难得的机缘。他(她)们对我那么好,我无以为报,只好先把他们写进小说,让我们共同的情义永远活在书本里。

人固有一死。几十年人生,奔驰如电。尚未回首,已近尾声。我想,只要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临死之前肯定都要回顾一下自己或短或长的一生。这有点写遗书的感觉,太过沉重。但这也是事实,我已经五十四岁,好几个中学同班同学已经先后离世,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人留下了文学形式的遗书。就连我父亲,一个文釆非凡、著述等身的人,也没有留下一本自传之类,非常可惜。甚至在我的整个家族中,那些已经过去的优秀分子里,也没人留下一本传记。也就是说,他们积累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生命的逝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无法对后人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所以我决定未雨绸缪,先把自传写出来。每想到王小波未能获得诺贝尔奖,我就替他感到不平;但一想到他在英年早逝之前就已经写出了《黄金时代》,我又为他深感庆幸。本质上讲,活长活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死之间做过什么。也就是说,如果我今天写出了《黄金时代》,就算明天就死,我也心安理得。就象外婆所说:“死了也能把眼晴紧紧的闭。”反之,我就死不暝目。

当然了,自传并不是遗书。遗书一般都是交待物质财富,而自传多是交待精神财富。写遗书没什么快感,写自传很有快感。遗书是个句号,自传是个延长号,遗书是结束,自传是开始。昨晚与勇哥和四哥分别通了电话,勇哥正在读本书,感觉应该可以写得更精致一点。有道理。四哥说:“渊哥的大作,肯定要拜读。”我的意思是:第一不用拜,第二一定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