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工业革命亦需同(1 / 2)一梦四百年首页

毛延庆回来汇报完商业情况后和办纸厂思路后,董事会决定为保证利润暂不扩大产能,但可设计一些新产品,以保证市场的新鲜度和争取更多的消费人群。对办纸厂大家意见一致,晚办不如早办,现在应该有足够的资金办纸厂,没必要被人卡脖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和黄汝桂约定去看铁矿和煤矿的日子,由于这次还要去普安州拜访知州,所以李国庆、毛延庆、陈博、沈玉飞都要去,而且离开的时间还不短,家里只剩下两个女人和王成效,李国庆要求最近喜欢带着他的华夏护卫军去山上组织生存训练的王成效不得离开基地,陈博对各个厂都安排了临时主管,炼金厂还是那个一般人见不到的老金,玻璃厂是老许,砖窑是老实人老温,对于这些人,众人倒也放心,还都算是工人中有点威信的人。这次带上的人包括炉窑专家李天雄,建筑公司黄汝枫,毛延庆助理黄运,一个班的护卫军,就是陆永平那个班,几个脚夫,还有几匹马,众人在一个清冷的早晨悄悄上路了。

众人在午饭前抵达了黄草坝营,黄汝桂和安南所的不千总都已营中等候。不千总约模30多岁,名应留,长得很粗犷,他祖先是蒙古人,随军征南时留在普安当了个千总,明朝的卫所军官都是世袭的,这个千总职位传到不应留这里已经是第十二代了,现在脸上已经没有一点蒙古人的特征了,就身体矮粗还保留着一点点特色。

不应留现在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上头的盘剥越来越利害,下面的军户逃亡也不少,还有一些乡绅来侵走了一些地,鼠场营、楼下营、狗场营的土司也是越来越难管,而不应留却不象他的列祖列宗一样不要脸,去盘剥手下那些已经被他的祖先弄得一无所有的军户,有时候还接济一些,现在只靠着历代的积蓄勉强在维持着,眼看就要撑不下了,听黄汝桂说要开发他辖地内的那个小煤矿,并在钢铁厂占10%的股份,特别是在黄汝桂说了一些那些道士的神奇手段和信誉后,立即决定无条件答应华夏公司的所有要求,不过他也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招一些他所里的军户到厂矿里当工人,当然这跟公司的战略相符合,所以对公司说根本不是什么要求。

用过午饭众人就匆匆赶去本次考察的第一站马岭口村,马岭口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不过它和这里所有的村寨一样都很穷,村子修在山脚边,小河从村前流过,河对岸是村里的水田,村子沿河而上是旱田,旱田的尽头就是村民所说的铁矿。众人首先来到铁矿处,果然明显就是黄铁矿,虽不知矿脉多深多宽,但不管怎么说办个小钢铁厂还是没有问题的。

众人放了心,又回来考察整个村的地势情况,陈博表示基本满意,虽然地势有点局促,但有水还有平地,这就已经占了两个最重要的办厂条件了,只不过这个钢铁厂规模不可能大,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目前也并不需要那么大的规模,如果要大规模发展只能以后向攀枝花、昆明发展,现在去想这个还为时尚早。

众人又马不停蹄的向安南所的煤矿出发,沿着小河一路向上,经过了黄树坝村,就到了不应留所说的煤矿了,却也是在河边不远的山上,众人看了之后,发觉煤的质量只能说一般,但也勉强能用。

回到黄汝桂家,众人边吃晚饭边谈着钢铁厂的规划,对于钢铁厂放在马岭口村大家都没意见,但炼焦厂放在哪里李国庆和陈博却意见不一,李国庆认为应该把炼焦厂放在煤矿那边,这样可以减少运输量,虽然煤矿距铁矿只有7里左右,但没有稍为大一点的路,而修路又很耗时间。但陈博却认为应该把炼焦厂同钢铁厂放在一块,这是后世的一般做法,他接着说道:“而且煤焦油可是个好东西,里面有很多的有意思的东西,我想还是可以建一个化工厂,本身黄铁矿又可以制硫酸,当然这有很多技术难题要去克服。但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化学家,否则没办法实现很多材料的突破。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一个最大的限制。”

黄汝桂兄弟和李天雄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讨论,很多名词他们都听不懂,不过路太差难运煤却是听得懂的,黄汝桂这时说道:“那是不是可以考虑用水运?”

李国庆一愣,然后回过神来,是啊,河不是刚好流经两地,可以在下面筑坝或都挖深河道,水运可比陆运便宜多了,

他激动的拍了一下桌子,“还是黄大人说得有理,我们就想办法用水运,以后黄草坝内部我们也要想办法多利用水运。”

确定了以后的运输方案后,众人各自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