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庞大订单(1 / 2)风潮1979首页

现在种香菇可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儿,全村几乎都过来学习,秦文学还得安排人维持秩序,分批进到棚里学习。

秦川做了几根空心钢针,针体上开了三四个小孔,一头连接着橡胶软管,软管再连接到水管,只要把空心钢针扎入菌棒,就能给菌棒充足地补充水分。

“具体要补多少水?”

顾文明带着技术队也来了,一个个手上都拿着本子,认真地做着记录,不敢有丝毫走神。

“适量就行。”秦川说道。

“适量,是多少?”顾文明问道。

“你媳妇炒菜时,要放几克油,几克盐巴?适量,就是差不多就行,这东西没有严格说要注入多少水,每根菌棒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操作时只能靠经验和感觉。”

说了一大堆,见一众技术员还眼巴巴地看着自个,秦川只能继续解释道:“如果非要说个数值,像咱们这种大小的菌棒,注水后的重量大概在三斤到三斤半左右就差不多了。”

“这样说,我们就明白了。”顾文明点了点头,迅速拿笔几下。

“反正就是大致的量,你们还是亲自上手体验一下吧。”

秦川直接把钢针交到顾文明手中,让技术队轮流着来,自己就在一边看着,提醒他们什么时候该拔针停止注水。

“永诚,永信,你们也来试试,千万要掌握了,以后你们回了云滇,可没有人能教你们了。”秦川把这哥俩也给喊来。

谷秋月先做了交代,陈贺松又亲自把人送来,秦川说什么也得把人教会了,要不然都没脸去见人。

哥俩都很勤快,人也足够机灵,又有个当县官的亲叔,在技术队是如鱼得水,顾文明对他俩尤其照顾,该交的东西从不藏私,现在哥俩的水平已经赶上了其它技术员了。

时间在忙碌中度过,随着第二茬香菇爆出菇蕾,“农业学大寨”的模式又一次启动,且是全面启动。

上一次只是以双溪镇作为试点,前后只来了十几个村子,这次是全县启动,小河村就更热闹了,几乎每天都有十几波人过来参观菇棚,每一波都有二三十人。

技术队也开始下乡,他们身上都是带着任务的,除了推广种植香菇,还要做好材料的预售工作。

陈贺松当时可是扛着压力,在会上确定了“销售提成”的模式,如果他们工作顺利,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奖金。

“小川,明天去把钱存了。”

从一开始担心受怕,再到之后开心兴奋,如今再收到菌种的预付款,张秀芬都有些麻木了。

如果不看账本,她都记不清收了多少钱了。

现在家里存折都有三本,夫妻俩一人一本,儿子也有一本。

“这笔就先不存了,我拿着去四九城。”秦川数了一下,今天这比钱就三千多,随身带着就行。

“去四九城,什么时候的事?”张秀芬愣了下。

“早就决定好的,一直没说而已,我得去京都换一些外汇。”

秦川上辈子就在四九城上学,同学里不少是本地人,可没少听这些侃爷吹嘘倒腾外汇券的事儿。

有个同学家里就是干这行的,没事的时候,就去友谊商店,或者高档酒店门口蹲着,看到外国人就想办法接近,想着法儿从外国人手里换到外币,再倒腾给哪些要出国的,转手就能赚一大笔。

直到八零年四月上头开始推行外汇券,道理也是一样,外汇券是可以直接换成美刀的,也能够买到一些稀缺的物资。

“你把事情说个清楚,没头没尾的,都不知道你要干啥子。”

张秀芬听不懂外汇,秦川也不瞒着,把打算去香江,要先去四九城换外汇的事儿都讲了一遍,“等我到那边了安顿好了,爸,你还得去趟邮局,给我汇款。”

说起这年头的银行和信用社,可吐槽的点太多了,没有联网,都不能异地取款,只能到那边了,找地方住下,再让家里汇款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