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返贫七九(1 / 2)风潮1979首页

烈日灼灼,村民们卷起裤腿,压弯着腰,一字排开,手握秧苗,迅速而准确地将秧苗插进水田中。

自打分田到户后,人们对土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汗水浸透了背心,秦川扶着腰站了起来,感受着身上的疲惫,忍不住嘀咕,“造孽啊,怎么就回到七九年了!”

重生三天了,秦川还是难以接受。

上辈子拼了命地赚钱,几经沉浮,好不容易攒下千万身家,正打算享受退休生活呢,一眨眼就都没了?

这是招谁惹谁了?

回想自己这一辈子,没害过谁,也没做过孽,也不知道哪路神仙看他不顺眼,把自己扔回这个一贫如洗的年代。

是的,就是一贫如洗!

记忆中,整个生产队时代,家里就靠父母两个人赚工分,养着五个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儿,经常都是野菜糊糊一锅炖,直到分田到户了,才能吃饱饭。

但也就能吃饱而已。

父亲秦大河是个看着木讷,实则看得长远的,认定了农村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拼了命也要供孩子们上学。

别人农闲时在家休息,秦大河天天钻老林里,不是打猎,就是采药,拼了命地给孩子们攒学费,偏又是个命不好的,一年后因为采药,失足从悬崖落下,人当场就没了。

母亲张秀芬是个爽利人,说话做事风风火火的,父亲走后突然就变得沉默寡言,为了给孩子们凑学费,常常不顾脸面,低声下气地四处跟人借钱。

秦川上辈子直到上班后才能理解母亲的转变,她一个女人带着五个孩子,又常常要求人办事,不改变的话,早被人挤兑死了。

哪会儿他想着,等兄妹几个都成家立业了,母亲的性子应该就会恢复的,却没想到,她仿佛是完成了父亲的嘱托一般,精气神一下就垮了,没过两年就走了。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秦川上辈子最大的遗憾。

想起这些事儿,秦川默默地感谢起老天爷,重生是真好啊,既然让自己重来一次,无论如何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

至于穷点,哪算事么?

改开的大幕已经拉开,是势不可挡的,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要是还赚不到钱,不如一头撞死算逑。

只是想到家里穷得叮当响,秦川还是忍不住头疼,创业最难的从来都是第一桶金,哪怕是重来一次也不容易。

尤其是在农村,就靠那几亩地,这辈子都没有翻身之地。

“回家吃饭了!”

太阳高高挂起,小姑娘在稻田边上大声呼喊着,秦川循声望了过去,是幺妹儿秦晓薇,小丫头今年才六岁,一副面黄肌瘦的模样。

秦川看着心酸,上辈子这丫头就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在八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没了。

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又欠下不少外债,成绩拔尖的老三秦明因此辍学去当了木匠,成了老三一辈子的遗憾。

即使后来在自己的帮助下,老三开了家具厂,成了市里知名的企业家,也常常感慨没能上大学,后面学别人去考了函授,算是弥补了些许遗憾。

算算时间,大姐秦晓宁今年也要辍学了!

自己要上高中,老三要上初中,都是要住宿的,开销一下就大了起来,家里也撑不住了,大姐才主动辍学的。

如果按照上辈子的轨迹,父亲去世后,大姐为了帮衬家里,死拖着不嫁人,都给拖成“老姑娘”了,搁这普遍早婚的年代也是个独一份,没少被村里人嘲笑。

后来直到二十六岁才结婚,幸而姐夫也是个争气的,做起了水果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才让自己心里少了几分愧疚。

想起这些事儿,秦川就迫切地想要赚钱。

大姐已经高二,现在高中还是两年制,扛过这一年,以她的成绩考个大学还是没问题的,就是有些对不起上辈子的姐夫了,俩人估计是没有机会再走到一起了。

老三也不能辍学了,以他的成绩,是能够上名校的。

还有幺妹儿生病、父亲不幸落崖、母亲性情大变……可以说,所有的遗憾都是没钱造成的。

秦川暗暗打定主意,不能再耽搁下去了,明天去县城趟趟路子,他还就不信了,改开初期会没有发财的路子。

“爸妈,下午我就不下地了,去山上弄些东西。”

午饭过后,秦川拿着锄头,拎着蛇皮袋就要上山,生产队时期,小河村种了好几片竹林,七月正是出马蹄笋的时节。

竹笋这东西不值几个钱,秦川就是弄些去趟趟路子,看看有没有发财的机会,顺带着弄点儿小钱,买些肉给幺妹儿补身体。

“秦老二,等等我。”

四妹秦晓楠提着竹篓子追了上来,八岁的丫头,个头倒是不矮,就是干干瘦瘦的,身上没几两肉,“我去采蘑菇。”

昨夜下过一场小雨,今天倒是会出蘑菇,秦川想着要是弄些蘑菇去县城里卖也好,就带着四妹儿一起。

雨过之后,蘑菇就像赶集似的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它们或隐藏在树叶里,或隐藏在草丛里,或隐藏在潮湿的树根底下。

秦川上辈子也经常带着弟弟妹妹,挎着竹篓子结伴去树林里采蘑菇,能采到各式各样的蘑菇,如平菇、香菇、草菇……

众多蘑菇中,秦川最喜欢黄伞鸡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