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流民再起(1 / 2)明史奇谈首页

近两年来,民间灾难不断,先有旱灾,又遇水灾,南北直隶、湖广、山东、湖南等地皆被这些灾民扰的民不聊生。男女老幼皆饥饿无食,栖止无所啼号之声接于闾巷,饥民无奈之下只得背井离乡,纷纷逃往荆襄,使得荆襄流民有数百万之众。山东博兴知县陈文伟得知此情形,便向宪宗上了一道《抚安流民疏》,疏上写着:荆襄流民非外来入侵之敌,现在却严兵固域,劳民费财仿若外敌入侵一般,此非长久之计。然长久之法实为加强对流民管理,着重国家经济秩序。臣有一法,望陛下夺之。臣建议朝廷选派才能卓越的知县和县丞去流民聚集之地赴任,对这些地方的赋税徭役需减免一些,使流民心生向往。随后陛下可以兵威震之,让官兵进入流民区域畅通。进一里则平一里地的道途,遇一村则定一村的户籍,划定各户的地界,使流民有自己的土地,而土地也有自己的主人。如此一来,外来流民见地有主便不会在此聚集。同时设卫防御,则流民之非心以格,而守备官军可撤。若不依此法,则流民聚集之地永无宁日。

宪宗接到奏章后,心想道你这是在教朕怎么做事,不予理会只是在奏章上用朱批写了“知之”,户部见宪宗没将此奏章放在心上,也不做处理。然而没过两日宪宗便收到来自巡抚杨璇的奏章,奏章上称:房县一带流贼千万为群,竖黄旗、劫狱囚、敌官军,非朝廷大军讨伐不可灭。宪宗见此奏章开始重视起来,先前有石龙和刘通作乱,现在又有贼人聚集,便派人前去平乱。

宪宗任命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领总督一职,总揽河南、湖广、荆襄军务,并会同湖广总兵李震对荆襄流民镇压。

此时的李原和王彪在荆襄一带竖起黄旗,自封‘太平王’,并设立总兵、先锋等官职。附近流民得知后,纷纷加入李原麾下,李原将这些流民设为军屯,共计一千一百余屯,手中握有数百万军民。李原对王彪说道:“若是国师还在此处,看到你我弟兄如今的场景也会觉得欣慰的吧。”王彪说道:“若是当初国师有这百万雄兵,何惧那皇帝老儿,早就攻破京都活捉狗皇帝了。”

这些年李原和王彪一直韬光养晦,好几次听闻有人起义被官军镇压感到惋惜,如今天灾不断,正是起义的良机于是竖起黄旗,想不到组建起百万大军。回想先前起义李原不禁感慨道:“原来国师早就算到了会有今日,咱今日定杀往京城,灭朱氏满门,以后咱当了皇帝,咱就让你当最大的王。”王彪说道:“弟听闻那皇帝派兵前来围剿咱,可笑只有二十五万,如何比得上咱们的百万雄师。兄长只管放心,弟定将那二十五万官兵的头颅全部砍下,供兄长取乐。”

此时项忠已经来到了荆襄,见荆襄流民以后,项忠心生厌恶,随手斩杀了一些。此次项忠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前来,并没有任何的太监前来督战,是非功过皆由项忠一人说了算。项忠知道此次出征,宪宗不遣任何太监前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放手的做事,便命各级将士无论是流民还是本地居民,全部迁出荆襄,凡有不从者格杀勿论。就这样无数无辜的百姓受到了牵连,这些官兵将百姓的尸首或丢在湖中,或埋于地下更有甚者用这些无辜的百姓全部集中在山谷之中就地掩杀,填平山谷。

这些无辜的百姓中不乏在朝中当差的,这些人的家属得知此事便将项忠的恶行禀告给宪宗,宪宗却认为这是有人在中伤项忠,将这些告状之人一一获罪。只因宪宗收到项忠的捷报,称才荆襄之百姓苦流贼久矣,今得见朝廷官兵为之做主,纷纷庆贺并附上万民书称赞宪宗功德。进入荆襄不满十日,便有数十万的流民重归故里。此奏报更让宪宗坚信自己没有选错人,并对项忠多加赞赏令他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