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内侍冯承子(1 / 2)神将刘法首页

早早的,彭传义率领着他手下的一干人马,等在军营大门口前面。

千等万等,彭传义终于在他们等了一个时辰后,等到了朝庭派来的考核官。

不出意外,仍是一文一武一宦官的标准模式。

当日晨起,彭传义先是把自己收拾了一番,身上穿着擦的干干净净的盔甲,手上拿着长枪,头上束冠。让人瞧着感觉清爽利落外,还能看出来是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不扎眼也不会让人轻视。

见面后自然是免不了一通寒暄。

文臣是四品中书舍人蒲宗孟、武将是四品殿前副都指挥使王援、宦官是内侍冯承子。

文臣与武将自是不用多说,都是科举出身,朝堂内叫的出名号的人物。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考核朝庭官员,内侍代表天子,派出来的也都是有头有脸执掌一面的品阶太监。

这冯承子只有八级,怎么说也轮不到他来办这个差事,可是人家有个好干爹啊,这冯承子正是大宦官冯宗道刚认下的干儿子。

冯承子这次过来办差,只是走走过场,是方便回去给他升品阶,找个由头而已。

考核名单下来的时候,蒲宗孟和王援看的一愣一愣的,细细品了一下,也都没吭声。

名单是由皇帝定的,皇帝能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嘛,皇帝有意抬举冯宗道,而且这也不是什么打紧的事,要是贸然指出来其中不妥,那不是打皇帝的脸嘛,又不是活腻歪了,死路千万条,不用非选这一条。

在众人默许的情况下,冯承子出现在了这里。

天下的文武百官人数众多,皇帝只有一个人,哪里管的过来,所以就有了御史台,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弹劾官员,什么赵大人宠妾灭妻、常大人喜好奢靡、李将军纵奴行凶、王爷府下人仗势欺人,就这么说吧,御史台的那几个人天天就琢磨怎么给朝堂上站着的大臣找点不是出来,找的越多越能彰显他们的尽责尽职。

有这么个监察部门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私下不说,只说表面,那都是刚正不阿的正人君子,道德底线拉的极高。

所以蒲宗孟、王援进到军帐后,免了彭传义给他们办的接风宴,只是简单的一起吃了一餐,随后就去安排好的军帐休息了。

冯承子能靠上大宦官冯宗道,自然是个人精,他非常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情况,能不说话绝不说话,全程装哑巴,有事就请二位大人做主。

晚上这餐吃的有些过于没滋没味,冯承子在心里暗骂。

吃完饭,彭传义偷偷在冯承子耳边低语“冯公公,特意给您安排了一个军帐,好好享受”

冯承子与彭传义眼神一对,尽在不言中。

军中是没有接待部门的,一般谁过来了,找个品级差不多的招呼一下,本来这次招待考核官的另有其人,是彭传义又找关系,又送礼的,这差事才落在他头上。

彭传义的目标非常简单,他苦守军帐十年,往上升官的机会渺茫,刚好前些日子米脂城那边出了一个管理粮草的肥缺儿,他琢磨一番后就想去补这个肥缺儿,调令这个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他的上官吕珍大将军同意他的调动;另一种就是考核官员下令,进行调动;

前一种叫软调,是正常的职位调动,后一种叫硬调,一般都是上官那边实在行不通,没有其他办法了才从考核这里下手。前一种是以后还能保持着良好的人脉关系,后一种就属于直接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有机会还会互相踩一脚。

米脂城那边前几天来信儿,如果彭传义再不过去,就要补其他人了,眼馋的大有人在。

这两个职位级别一样,不同的是,米脂城归地方管理,而将领归军队管理。

这事特别简单,只要吕珍大将军点个头就成了,要命的是,吕珍大将军特别看不上彭传义,这个头就是不点,有心有意的卡着他。

彭传义心里恨的要死。

这次考核官过来,彭传义说什么都要把这纸调令弄下来。

两位大人那里自然没戏,他们已经在官场沉浮半生,不会为了他一个小小的将领,硬是下了吕珍大将军的脸面。

他唯一能下手的地方,就是过来考核的宦官,当他知道冯承子的情况时,高兴的直接在军帐中跪拜起老天爷,大好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嘛。

冯承子听了彭传义的话,心里痒痒的很,跟着两位大人多日,把他憋坏了,虽然知道彭传义肯定是有求与他,只要把他伺候的舒服了,如果不是什么大事,给他办了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