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引气入体,开辟穴海(1 / 2)请仙师赴死首页

日头西斜。

明悟峰主的授课已结束个把时辰,殿内十几个弟子各自拜谢过后,便三三两两去了后院住处,加紧修行起来。

沈归元随着朔月,寻了个无人草庐,便草草住下。

来时听陆修远和柳元辰咋咋呼呼,口说什么绝顶紫气,钟吟不绝。

结果来到这宗门,哪有什么重视的样子。

不也是和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一起感悟灵气吗?

沈归元自嘲地摇了摇头,盘坐在榻上,开始修行。

“万事还须靠自己啊。”

双目轻轻闭上,将大脑放空至一种空灵的状态。

冥想之中,似有一双心眼,那双眼随意识而动,忽上忽下,略一凝神操纵,便飞出草庐一丈高,这便是心眼的极限。

它慢慢观察起周边山野,温和的晚风攀过它的上方,仿佛有实质一般,令沈归元浑身哆嗦了一下。

这时,丹田内忽的窜入了一股极细微的气息。

沈归元不假思索地探查起体内,竟惊喜地发现那是一丝游离的灵气。

它随着经脉流转,跃动不息,甚是调皮。

恰如明悟峰主所言,修行之途,在乎感应。

看来今天的学道大有帮助!

惊喜之余,不免心思活泛些。于是继续摊开那本太上感应经,细细研读起来。

经书细致的讲述了拥有先天之气的凡胎该如何入门修行。

一则引动天地间游离的灵气,将最初的那道灵气引入体内,就是本源灵气。

二则是开辟穴海,将本源灵气引入丹田空窍,充盈空窍,便成穴海。

二者感悟一清,便算正式踏入开窍之境。

而先天之气乃是极小部分人生而具有的修道天赋,它与天地灵气同宗同源,故而能源源不断接引至体内。

多数凡胎进入灵气充沛之地,仅能安神调养,达到内外协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而身携先天之气,则可调动灵气,为己所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才算是真正的参悟天道规则。

所以才有凡人感叹,仙凡之间,就是云泥之别。

解读太上感应经的过程并不难,稚童也能看得懂。

毕竟这本来就是一本劝人行善的经书,书中讲述了种种行善与作恶的后果福祸。

还是前头说的那样,凡人读此经书,乃是调养生息,修的是“身”。

修道中人读此经书,则是感应天地规则,以身入道,修的是“天道”。

难的是感应,感应灵气。

这个过程完全因人而异,有的修士持续数年才能自如吐纳灵气,开辟穴海。

而有的天纵之才,片刻顿悟,便可充盈穴海,打通大小周天,直入开窍九重天,一朝筑基。

正翻看修习中,余光里一道黑影忽然窜了过来。

沈归元立时翻身站起,随手抄起了手边的扫帚。

来时便听说山内多野兽蚊虫,这里怕不是长时间无人居住,有野兽侵占了吧?

待得影子靠近,才令他松了一口气。

那是一只白黄相间的鸟,那小鸟脸颊带着一抹腮红似的绒毛。

“记得这玩意是叫玄凤来着?”沈归元心底嘀咕。

小玄凤挂在窗上,两双绿豆眼睛灵动地转着,间或用爪子挠挠身上,定定地瞧着里面的沈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