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朝议纷争(1 / 2)苟在唐末当反王首页

翌日,皇宫。

晨曦初照,宫墙高耸,红砖绿瓦间,透着皇室尊严。

宫门巍峨,金碧辉煌的匾额上,“大明宫”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廊下雕梁画栋,龙凤呈祥,栩栩如生。

朝钟响起,文武百官依照品级,鱼贯而入。

他们身着朝服,色彩各异,或红或紫,或青或绿。

皇帝李儇端坐龙椅,龙袍加身。

百官跪拜,山呼万岁,声震屋瓦。

田令孜立于皇帝身侧,神情肃然,耳听八方,目光如炬,不放过朝堂上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他俯首宣旨,声震朝堂:“圣上在此,百官齐聚,今朝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翰林院学士卢携整冠而出,俯伏奏道:“陛下,今年蝗虫为灾,自山南,至河南,复又西进关中,直逼长安。蝗灾肆虐之下,夏粮所收仅半,秋粮颗粒无收。百姓饥苦,唯以铠蓬实、蓄槐叶果腹。然州县官员仍严督赋税,动辄加以鞭笞。或于租税之外,更增徭役之苦。朝廷若不加以抚恤,百姓将何以为生?”

刘允章亦出班奏对:“陛下,今岁蝗灾甚重,百姓生活维艰,恳请陛下免去灾区赋税,开仓赈济,以解民困。”

奏毕,卢、刘二臣俯首帖地,静待天听。

田令孜微微一笑,徐徐而谈:“卢、刘二公之言,似乎略显夸张了吧!区区蝗虫,岂能动摇我大唐根基?赋税者,乃国家根本,减免之事,非同小可。老奴倒有耳闻,蝗灾早已消退。”

说着,向杨知至使了个眼神。

杨知至心领神会,趋步而出,朗朗陈词:“枢密大人所言,甚是在理。蝗虫进入潼关之后,受皇恩感召,不忍伤食我朝子民的庄稼,遂纷纷栖于树上,绝食而亡。”

田令孜趁机进言,满面谄媚:“陛下神武英明,连天地都为之动容,蝗虫也知道皇恩浩荡,故而畏罪自杀,此诚,可喜可贺啊!”

朝堂之上,附和声此起彼伏。

一半以上的官员齐声颂扬:“陛下神武英明。”

李儇稚嫩的脸上露出些许疑惑,喃喃道:“朕素日斗玩蛐蛐,蛐蛐能解我意,尚可理解。但蝗虫未曾与朕相见,难道也能感受朕的意志?”

田令孜接口道:“陛下,蛐蛐与蝗虫虽异,却同属虫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万民且俯首于陛下,那小小的虫子,又岂敢造次?陛下身负天命,威名远播,蝗虫闻之,自然退避三舍,绝食而亡。”

言罢,环顾四周,半数的朝臣点头称是。

“荒唐,荒唐!”刘允章见状,哈哈大笑起来,“陛下年幼无知,尚可谅解。”又勃然大怒,指着文武百官,怒骂道,“汝等老臣,岂能信此蝗虫绝食之谬论?真乃天下笑柄!”言讫,转向龙椅上的幼帝,躬身禀奏:“臣恳请陛下,治他们欺君罔上之罪!”

萧仿随即出列,声音洪亮:“刘公所言极是,蝗灾之重,非虚言可掩。若朝廷对此视而不见,恐将失民心,请陛下明察。”

崔彦昭附议:“蝗害已致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理应迅速应对,以安民心。萧、刘二位大人所言,实乃为国为民,恳请陛下采纳。”

朝堂之上,一时间纷争不休。

李儇年幼,面对此景,不免有些手足无措,只得将目光投向身旁的田令孜。

田令孜面露不悦,却仍努力保持镇定,心中暗忖,这些老顽固,真是不识时务!

他轻咳一声,打破了朝堂上的喧哗,缓缓而谈:“诸位大人,稍安勿躁。杨大人所言蝗虫抱树绝食之事,是真是假,一查便知。何须在此争执不休?”

杨知至立刻附和:“枢密使言之有理。”

李儇年幼,却也明白此理,点头称是:“便依田爱卿之策。”

言毕,田令孜即刻派遣一名侍卫,快马加鞭,前往关中探明情况。

朝堂稍静,李儇环视四周,稚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本奏?”

萧仿正色陈述:“陛下,臣有本奏。河东节度使李国昌将军,平定庞勋之乱,功勋卓著,朝廷理应再予封赏。”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是一片哗然。

田令孜眉头微皱,不以为然地反驳:“萧丞相,李国昌将军前不久才晋升为节度使,他本人都未曾请求再予封赏,你又何必多管闲事?”

萧仿面不改色,铿锵有力地回应:“臣身为一国之相,天下之事,岂有闲事?李国昌将军之功,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关乎朝廷的赏罚公正。若朝廷对有功之臣不大加封赏,岂非寒了天下将士之心?”

田令孜问道:“那萧丞相,以汝之见,李将军该当何赏?”

萧仿言:“宜封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