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世家(1 / 2)兴亡天下首页

北伐之事议定,刘宣便先让刘恭带着六部主官离去,留下秦正阳跟陈文度。

刘宣让内侍给几人拿了莲子羹,自己先尝一口,对秦正阳陈文度笑道:“朕终究是老了,才发了几句豪言壮语,就觉得气息跟不上了,得吃点东西缓一缓。”

陈文度喝得满胡子都是,听到这话,放下碗道:“陛下春秋鼎盛,哪称得上老。即便老臣这般七十好几,还觉得自己能提刀上马。”秦正阳也随即附和。

刘宣屏退内侍,等殿内没有其他人了,对两人苦笑道:“这里没有外人,陈老师、正阳老弟,朕跟你们说实话吧,朕恐怕时日无多了。”

秦正阳大惊:“陛下何出此言?”

刘宣撩起裤子,露出一条满是伤疤的腿,其中不时有脓水渗出。他放下裤子,说道:“半年前,朕走路磕破了皮,本以为只是小伤,当时朕没放在心上,以为很快就能痊愈,不想这半年间伤口逐渐扩大溃烂。”陈文度奇道:“御医也没办法吗?”刘宣苦笑:“御医要有办法这腿不早好了吗?御医开了几贴药都不见效,只是让朕用煮过的水清洗创口。开水清创,这方法还是当年太祖传下来的,我大齐谁不知道,朕还轮得到他们教?总之这半年来,朕是感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也不知道哪天就会驾鹤西去。”

秦正阳皱眉道:“这样看来,北伐之议还是作罢了吧。”“不,越是这样,越要北伐,”刘宣目光坚定。

陈文度眼睛一转:“是要为太子铺路?”“不错,若是再给朕十年、二十年,朕可以慢慢培养煜儿,慢慢将权力交到他手里,可现今时不我待,朕一旦死了,恐怕朝政就要被那些世家大族把控。”“有鲁王在,世家大族想要把控朝政也没那么容易吧。”“六弟性好吏职,锐意文事,确实不学有术,但有做事的能力无识人的才能,若是朕一旦亡故,煜儿登基经验不足,恐怕六弟反倒会成为世家手中的刀子。”刘宣喘了口气,又向他们说道:“你们想想,六部尚书背后是什么人。”

秦正阳想了想,说道:“兵部尚书钱樾行旅出身,入京前是安西都护府梁嗣昭的节度掌书记,后进武英殿进学,最后再被陛下拣拔为兵部尚书;户部尚书钱樾出自吴中钱氏;吏部尚书崔季棠出自博陵崔家;礼部尚书郑九章出自荥阳郑氏;刑部尚书赵明虽是寒门出身,但他的妻子出自太原王氏,他的岳父王鼎跟臣倒是老相识了;还有工部尚书杜良才,他倒是真正寒门,被地方推举,入文华殿进学后走的科举路子。”

“不错,六部尚书,除了兵部、工部,其余四部尚书居然都跟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说他们当政,究竟是为了朕、为了天下百姓多些,还是为自己多些。当年太祖曾言九品官人法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魏晋之时不学无术者当道,才有后来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致使中原板荡。是以我朝开创以来,太祖建制科举,本欲为朝廷选拔人才,然而我大齐立国三百年来,这科举却渐为世家大族把控,中进士者几乎无不跟世家大族有所关联。

“况且这些世家大族最不喜欢动兵,何以这次会提出北伐?无非想通过北伐把他们的人掺进兵部罢了。我朝惯例,兵部各官员必须是军旅出身,可惜我大齐承平日久,这些世家子弟又不愿意去边关跟着边军做些刀头舔血的事情,是以很难插手兵部。所以这帮人提出北伐无非是可以借机把他们的子弟调进军中,甚至调到朕的身边,既不用见血,也可混个参赞之功,没准过个几年就可以当个侍郎。他们想得到好。既然如此,朕就干脆北伐,让那些世家出钱出人出力,把他们折腾够了,等太子继位后才没有力气闹事。”

陈文度苦笑道:“这些世家也不是一无是处。”

刘宣笑道:“不错,这帮世家子弟中不乏学术人品俱佳之人,不然朕也不会六部让他们占了四部,就拿博陵崔家来说,向来以文章传世,崔季棠自任吏部尚书以来确实为我大齐选拔了不少良才,至于这些良才中有多少是他崔家的门生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秦正阳喟然叹道:“所谓世家,世世有禄秩家也,似臣与老师这样,获陛下恩宠,可说是位极人臣,数代以后难免也为世家。”

刘宣神色肃然:“不错,这些世家本来也就是依附于皇权,只是近来颇有些人自谓高门,渐渐不把皇帝放在眼中,朕就是要用这个机会打压打压他们,让他们知道,朕终究是他们的天。老师、正阳,这次北伐朕就全倚重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