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5(1 / 2)穿越带你去飞翔首页

孤独的宗泽,在主和派轻蔑的眼光中,坚毅地踏上了前往开封的路途。那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已经失去了皇帝的庇护,陷入了深深的苦难之中。不久前,金兵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这座古城,将它的繁华与荣耀一并摧毁。

宗泽到达时,眼前的开封已是一片破败景象。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房屋倒塌,瓦砾遍地。盗贼蜂起,人心惶惶,城中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的折磨,许多人不幸冻馁而死,尸体横陈街头巷尾,令人触目惊心。

宗泽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他无法想象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市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他深知,要重建开封、恢复往日的繁荣与秩序,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然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抗金的决心。

宗泽立即着手整顿城中秩序,招募义勇,安抚民心。他亲自巡视街道,与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他鼓励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城防建设,防止金兵再次入侵。

宗泽的到来给开封带来了一线生机。他的坚毅和勇气感染了城中的百姓,他们纷纷加入到了抗金的行列中。在宗泽的领导下,开封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虽然道路仍然艰难曲折,但宗泽坚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打败金兵、恢复大宋的繁荣与荣耀。

在宋朝的朝堂之上,李纲孤独地面对着主和派的围攻。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眼中透露出对李纲的轻蔑和敌意。

黄潜善冷笑一声,对旁边的汪伯彦说:“李纲这人,名浮于实,只会空谈,根本无法胜任宰相之职。更何况,他还自诩有震主之威,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汪伯彦点头附和:“是啊,我听说他在北宋时期就因为得罪了金人而被贬谪。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我们大宋的宰相呢?简直是笑话!”

他们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传入李纲的耳中。他面色不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切指责和诋毁都与他无关。

此时,一名官员匆匆走进朝堂,向李纲禀报:“李大人,宗泽将军来信,说他在汴京已经成功组织起了一支抗金义军,正在积极备战。”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连忙接过信件,仔细阅读。读完后,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对那名官员说:“告诉宗泽将军,他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请他务必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够打败金兵,保卫家国。”

夜晚,李纲在书房中沉思。他想起与宗泽的通信,心中充满了感慨。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的心却始终紧紧相连。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那就是坚决抗金,保卫家国。

突然,一阵轻敲门声打断了李纲的思绪。他打开门,发现是一名密使。密使递上一封密信,说:“这是宗泽将军派人送来的密信,请李大人过目。”

李纲接过密信,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信中,宗泽表达了对李纲的坚定支持,并说他在汴京已经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他还提到,虽然金兵强大,但只要军民一心,就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读完信后,李纲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有宗泽这样的忠勇之士在汴京支撑大局,他更有信心在朝廷中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于是,李纲再次向高宗皇帝赵构上书,陈述抗金的重要性。他在书中写道:“陛下,金兵猖獗,国家危在旦夕。唯有坚决抗金,才能保卫家国,才能为百姓带来和平与安宁。请陛下三思!”

南宋朝堂之上,宋高宗赵构满怀希望地对李纲说道:“李卿,朕深知你为国家立下的赫赫战功,特别是在靖康之变中的英勇表现。如今,金国依然对我朝虎视眈眈,朕希望你能出山相助,助朕重建朝政,组织防务。”

李纲恭敬地说:“陛下,臣自当效命于国家,不负陛下所托。当前国家危难之际,臣愿倾尽所有,为国家尽忠。”

高宗赵构点头道:“朕知道你的才能,也相信你能胜任这个重任。你需要整顿朝纲,选拔贤能之士,还要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战斗力。”

李纲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臣会着手整顿朝纲,选拔忠诚且有能力的官员进入朝廷,为陛下分忧。同时,臣也会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高宗赵构欣慰地说:“朕相信你的能力。除了这些,朕还希望你能与各地将领保持沟通,协调防务,确保国家的边疆稳固。”

李纲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心尽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可没几日,赵构又被主和派说动,反反复复总是思前想后,不能朝纲独断,受人摆布。

在靖康年间的一个清晨,皇宫的钟声刚刚响起,李纲已经坐在了书房之中,手中的笔悬而未落,心中却已波涛汹涌。

“大人,今日朝会,您有何打算?”侍从轻声问道,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李纲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今日,我必再谏圣上,力陈抗金之策,不容有失。”

朝会上,李纲的声音铿锵有力:“诸位,金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若我等再不奋起抵抗,恐怕这大宋的江山,将不复存在。”

宰相眉头紧锁,反驳道:“李大人,金人势大,我军兵力不足,如何能敌?”

李纲据理力争:“兵力不足,可招募义士,民心可用。若我等一味退让,只会助长金人的气焰。”

皇帝赵构在龙椅上沉默良久,最终叹息一声:“李卿之言,朕何尝不知。但……”

李纲打断皇帝的话:“陛下,臣愿以死明志,若不能抗金成功,愿以项上人头,告慰天下苍生。”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赵构也为之动容,最终下定决心:“好,朕便依你。即刻下诏,招募义士,共抗金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