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不是吧,还要减少剂量(2 / 2)易医生,开局就指点老师首页

巡问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时,患者高兴地回答道:“秦医生的医术真是厉害,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秦茂良自矜地笑了笑,说出来的话还是很谦逊,“我可没那么大的本事,都是急诊室医生共同的辛劳。”

检测完后,摘下听诊器递给实习生,“你们也来听听。”

几个实习生听过以后,得出的一致结果是病情好转。

也不知是真听出来了,还是信了患者的话语。中间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就不得而知了。

秦茂良回头吩咐道:“记一下,心肺改善向好,间有杂音,可斟酌用药:

阿莫西林三个剂量。

阿奇霉素两个剂量。

......。

“算是个中规中矩的方子。要是主药和辅药再增一个剂量,阿莫西林从三个加大到四个,阿奇霉素从两个增加到三个,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易凌霄心里可惜了一句。

巡查后开完处方,秦茂良听了一地的奉承。

回到办公室,喝着易凌霄续上的茶水,他从兴奋中冷静下来,越想越不放心。

原来打算对肺炎患者采用保守疗法,一听吹捧,连他这个一向谨慎的人也飘了起来。

拿过医案,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改成:阿莫西林两个剂量,阿奇霉素一个剂量。

“不是吧,还要减少剂量。”易凌霄嘀咕了一句。

秦茂良的处方算是这个地市级医院的一流,与他的人品一样。就是太谨慎小心,不敢突破,很难进入高手行列。

一般医生用药,分析不清病情的程度和菌种类型,不知什么时候要下重手,什么时候该斟酌用量。

最后的结果就是,药量一点点加大,病灶的抵抗力一点点增强,最后还得加倍使用剂量,搞得患者以后遇到同样的感染无药可用。

高手用药,如同军事大家用兵,讲究毕其功于一役。

易凌霄一到医院,就看出了秦茂良的不足。

他也没想到这个浓眉大眼的主任医生会对自己特别关照,投桃报李,早就该提醒他了。

碍于实习生的身份与多年的隐忍,加上那些病症复杂,三言两句又说不清楚。

这个病情看似复杂,其实也不简单,但他的菌种是一个谱系,是个容易说清楚的病例。

再拖下去,实习结束后就没有机会了。

为了善待他的老师,他决定出手了,小声提醒道:”先前的剂量就可以,要是再加大一个剂量,效果会更好。“

还加大?闷葫芦今天怎么啦?秦茂良解释道:“医生是关系人命的职业,稍有失误,便会害了患者。从听诊结果上看,增大药量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考虑患者年过六十,肝肾功能自然衰退,用药量就不能冒险。”

迈出了第一步,易凌霄语气也坚定起来,“患者年龄的确偏大,病却是季节性感染,并非身体机能出了差错。保守疗法,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负担。”

以往的镜象反过来了,好像多年行医的高手在教导一个后生。

秦茂良有种从众星捧月的仙境跌落凡尘的感觉,这是完全否定了自己的诊断。

他晒然一笑,“书本知识学不好可以补学,关键是不要照本宣科,你怎么肯定加大剂量没有后患。”

易凌霄无法辩驳秦老师的话,考试成绩摆在那里,好在数据明显。

“从化验的结果看,患者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却没有军团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没有结核分枝杆菌和病毒感染,这就说明患者病源单一。”

秦茂良一晒,“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他几种菌类可以不说,但如果衣原体和支原体并存,正好说明菌种不单一。”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信书寸步难行。

易凌霄翻遍了浩如烟海的各类细菌的书籍,通过菌种培育课程时的操作,发现了不同菌种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反应,终于得出了结果。

衣原体与支原体寄生在生殖系统的黏膜内,那里是适合它们生长的土壤,二者的性质有不同。

而在呼吸系统,两种菌类的区别就可以不考虑。因为没有了寄生的土壤,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二者会被人类自身的抗体灭掉。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此言还是很有道理的。

可惜论文没有发表,不好拿出来说事,只好无奈说道:“试试就知道结果了。”

“试试“,一个实习生说出这样老气横秋的话,难免让人误解。秦茂良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作为医生,要有医德,不能把患者当成了实验品。”

“等下去配药房,与护士交待一下更改的剂量。”

易凌霄真心希望老师能更进一步,踌躇再三,管他信不信,也只能拿出自己的论文了。

就在这时,院办的电话打到了急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