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长公主樱宁(2 / 2)幽梦无殇首页

长公主樱宁步出府邸,只见府衙门前人头攒动,如繁星点点,皆向她俯首。

众人见长公主,齐刷刷跪倒,手中展开一幅宽广的白绢,其上以鲜血书写的姓名与手印赫然在目,声嘶力竭地喊道:“张大人无辜!“

“长公主,张大人无辜!“此起彼伏的呼喊在空气中回荡,震动人心。

樱宁长公主一时怔住,眼前的景象让她惊骇不已。

她未曾料到,这些人竟会为了一个涉嫌贪墨的官员,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愤怒与不平。

她缓步下阶,来到人群之前,众人顿时鸦雀无声,目光聚焦于她。

长公主樱宁深吸一口气,缓缓言道:“尔等皆是为张大人而来?“

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蹒跚而出,跪倒在地,老泪纵横,悲痛申诉:“公主殿下,张大人乃清正之臣,执政之时,造福一方。今被冤入狱,百姓之心,实难承受此不公。“

长公主樱宁心中一凛,她意识到这已超出寻常的百姓诉求。

那血书白绢,犹如赤潮涌动,令人震撼。她走近细看,每个名字,每个手印,仿佛烙印在心底。

有诗云:

朱扉微启映朝晖,万人跪拜道路侧。血书诉冤照天地,呼声如雷唤公正。

老者涕泣诉心声,清廉之士陷囹圄。是非黑白谁人辨,唯有民心如江水涌。

血书一卷掀朝廷,英名能否洗净尘?公理何在问青天,但愿慈悲庇善良。

兴元八年,帝都中枢,朝议汹涌。

幽帝坐于龙椅之上,手握樱宁长公主之奏疏,眉心深锁,心绪如波涛翻滚,难以平息。

此番奏章,直指中州都检史尚书张怀远贪墨之行,震动朝野。

殿内,群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以臣相为首者,言张大人虽有贪腐之嫌,然其治理财政,国库充盈,政绩显赫,宜从宽处理,以保朝廷稳定。

然亦有以御史大夫赵公为首者,力陈张大人罪证确凿,贪财枉法,若不严惩,恐失律法之威,民心将散。

其言辞激昂,直指法度尊严,不容亵渎,意在保全国家大局,不因一人之过而乱朝廷之法。

两派争锋相对,朝堂之上,气氛紧张。

幽帝沉吟不语,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的奏疏,似乎在权衡利弊,寻找公正的裁决。

此事关乎朝纲,关乎国法,更关乎帝都内外,万民之心。究竟如何定夺,尚待幽帝明断。

钦命樱宁长公主,巡狩于中州之地,亲历庶民之生活,以洞察张怀远治政之实况。

长公主之车驾驰骋于田野集市,所见之处,皆显张怀远之政绩斐然。

百姓笑靥如花,其心向阳,言谈间对张怀远流露无尽敬爱与谢忱。

一老者娓娓道来,昔年中州水患肆虐,张怀远以铁腕智略,转祸为福,导洪水入田,昔日之患河,今成润土之源。

稻谷因之茂盛,家家户户饱食富饶。此乃治水之大功,民生之福祉。

道路之建设,亦张怀远之显赫手笔。

昔日羊肠小道,今日已扩为通衢,商贾络绎,货物流通,城乡交融,经济勃兴。

政令随之畅达,中央威权稳固,政策得以贯彻执行,远瞩之治理智慧。

张怀远之勤政,如斯可见。每一寸沟渠,每一片石板,每一梁桥梁,每一段坦途,皆烙印其辛劳与决心。

这些静默的工程,既是他的政绩,亦是他对万民的诺言。

它们记录了中州之变革,承载了人民之期盼,如史诗般描绘出张怀远的伟岸形象。

是以,中州之状,可鉴张怀远之贤,其政绩昭昭,惠及黎民,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中州之地,有一凌云之死士,名曰赵简,其人肃穆严峻,声如金石。

是日,赵简拜见令箭特使,言辞庄重,曰:“中州凌云死士赵简,参见令箭特使,愿闻主公之旨。”

特使宣读,曰:“主公有诏,若彼未显抵抗之意,尔等切勿轻启战端,以免扰动中州之安宁。”

赵简闻之,微颔首,眸光中略过一抹无可奈何之色,深藏心底。

复言及卢安之士李安,特使又道:“主公言,李安于职责之内,应多加庇护,勿使其受困。”

赵简闻令,神色愈显沉稳,他深深吸气,双手抱拳,向特使行礼。

其目炯炯,直视前方,口中坚定地回应:“赵简铭记君命,必当尽忠职守,不违主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