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1 / 2)幽梦无殇首页

“统领,一切都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

“我知道,通知所有分堂的人,立刻撤离。”

“诺!”

夜色中,一场无声的撤离悄然上演。

在深邃的宫殿内,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打破了静谧的气氛。“陛下,那群人又有动作了。”影子恭敬地禀报。

“哦,在何处?”幽帝语气平静道。

“回陛下,七月初三,中州青云涧。”影子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即回道。

“中州如何了?”幽帝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声音虽轻,却如同雷霆在耳边炸响,让人不寒而栗。

影子从怀中取出一份卷轴,小心翼翼地展开,“回陛下,臣已查明,这是臣所查到的,请陛下过目。”卷轴上详细记录了中州的局势。

幽帝接过卷轴,目光如炬,快速浏览着每一个字,眉心渐渐拧成了一个川字。“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去将一切准备妥当,等候朕的指令。”

“诺!臣告退。”影子躬身退下。

待影子离去,幽帝独自一人,目光落在那份卷轴上,口中喃喃自语:“七弟的人吗?”

————

在中州的都指挥史赵简,税款征收的困境犹如一块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头。

都指挥史赵简的质询,如同刺骨的寒风,揭示了这一严峻的现实。

在庄严的大堂里,他的每一个字眼都如同刀割,直指官员们的失职与无能。

“三分之二的税款,至今未入库,”他的话语如同雷霆炸响,震耳欲聋,“这是对幽帝和朝廷的亵渎,是对职责的轻视!”他的眼神犀利,如同鹰鹫捕捉猎物,不放过任何一丝逃避。

官员们的回答显得无力且沉重,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荡,充满了自责:“大人,我们承认,确有疏漏,三成税款尚未征收到位。”这些字句如同沉重的石碑,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头。

都指挥史赵简的愤怒如同火山喷发,无法平息:“数月光阴,你们竟连基本的职责都无法履行。朝廷的法度在你们眼中,难道比鸿毛还轻?”

他的声音冷硬,不容反驳,“面对朝廷,本都该如何解释这种荒谬?这样的失误,本都不会,也不能容忍。”

赵简目光炯炯,语气坚决:“本都在给你们十日,务必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到期仍不能收齐所有税款,本都会亲自如实上书朝廷。”

这番话,如同冬日的霜冻,将大堂的温度骤然降低,凝固了空气,也凝固了每一个人的心。

眼看情况严峻,其中一位胆大的官员终于挺身而出,提出了实际情况。

“大人,下官等并非不尽力。

实在是卢安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问题,今年收成大幅减少。

同时中州府的税收事宜也受都检史张大人管辖,张大人不让,下官等也是束手无策。”

都指挥史赵简听后冷哼一声,显然对这样的解释并不满意。他说道:“我不关心卢安的收成如何,李淳在时,你们从未反驳李淳上报的数字。

现在李淳死了,你们却又认同这数字了,本都依律征税,若有异议大可按律上书朝廷,至于张怀远,我会亲自去找他。

记住,本都只给你们十天时间,十天之后,若还收不齐税款,就别怪本都翻脸无情。”

在繁华的中州府,一场关乎法制精神的辩论如烈火般炽热。

都指挥史赵简,秉持法规如山,铁面无私,他质问都检使张怀远:“张子牛,汝之行为,岂非有悖常理?

税赋不公,依法当由地方官递进,层层上报至都御史,再由其奏禀朝廷。

朝廷随后遣使核查,依据确证方能调整税额,此乃古之典章,法制公正之基石也。”

然而,张怀远不以为然,他沉声道:“假使李淳仍在,即便循规蹈矩,每一环节皆需官员审阅,少则数日,多则月余,至都御史处已是时日不短。

再上达天听,朝廷派遣使者核实,朝廷决断,如此反复,未及半年,恐民生疾苦,饿殍遍地,那时朝野动荡,咎由自取,岂非我等之过乎?”

赵简坚毅的目光直视张怀远,法规的重量压在他的言语间,而张怀远的目光中则闪烁着对实效的忧虑。

这场关于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辩论,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法治与人情在现实中的纠葛,中州府的空气因此而显得格外紧张。

铁面无私的赵简,他以律法为剑,斩断一切越界之举,他的声音坚定而决绝:“我依律行事,余非我职责所在。”

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揭示了他对律法的敬畏和对职责的坚守。

然而,张怀远,这位以民为本的政坛老将,却对此持有异议。

他反驳道:“依律,本都辖区之内之政务,尚不在你管辖,你赵大人偏要收,本都偏不让。”

张怀远的语气中燃烧着愤怒,他对赵简的行动并非单纯的反对,更深层次的是对民生的关注。

赵简听闻此言,怒火中烧,他斥责张怀远:“张子牛,你简直目无王法,我定要参你一本。”他的决心如同磐石,誓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公义。

但张怀远并未退缩,他反驳道:“如律法无视民生疾苦,那这律法存世,又有何用?”这个问题直指法律的本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思。

张怀远接着说:“你参我,我同样可以参你,各自上书便是。”张怀远的言辞犀利,他愿意与赵简在以求真理。

这场辩论,不仅是权力的碰撞,更是对法律与民生的深度探讨,两位大臣的立场鲜明,各有各的道理,使得这场冲突充满了戏剧性和哲理。

在庄重的大殿之中,幽帝的一席话宛如春风拂面,轻轻驱散了弥漫的紧张气氛,打破了长久的静默。

“众位爱卿,对于张怀远与赵简所呈的奏议,你们有何高见?无需顾虑,直言无忌,朕绝不会因为直言而加罪于人。”

此言一出,犹如投石入湖,引发了殿内一场激烈的辩论。

张怀远,身为文臣,其深思熟虑的策略获得了众多武将的赞同。

而赵简,这位武将,其观点却引起了文官们的强烈共鸣。

武将们首先表达立场,他们的声音犹如铁骑踏冰,坚定且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