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谬赞了。”
田豫虽然在谦让,但嘴角的笑意却是压都压不住。
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泡澡,顺便还能听他们猛猛地吹自己,这简直就是顶级享受。
说来这还是老刘的亲信集团在初平三年的首次聚会,也是再过几天就要冬至节了,再加上漫天大雪,各地都休兵,也没太多政事,这才能把大多数的机要人等都汇聚一堂。
“国让何须自谦。”
二爷笑道:“今日邺城所见,可谓让我等大开眼界,若天下皆如邺城一般,大汉将极盛矣!”
推行至天下吗?
听二爷说到天下,简雍稍稍皱起了眉头,他现在任冀州从事,是老刘的首席说客,这些天来一直跟冀州的那些大族扯皮,因此他深知田豫的这些新政在冀州推行开来会有多么困难。
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冬学学堂,大族是绝对不会完全执行的。
毕竟笨人才好管,让平民一个个都开了智,那他们以后该如何轻松拿捏平民呢?
所以真到具体实行起来,这项政策必然会被阉割。
能进冬学学堂的,最终大概只有各地宗族的孩童。
政策虽好,执行起来却是变了味儿。
想到这里,简雍不由长叹一声。
田豫似乎是看出了简雍的心思,他笑道:“简兄何必叹息,我等正值青春年少,若一以贯之,岂有不能成之事?”
“学堂之政,或许三五年内尚且难以为守旧之人接受,但随着魏郡和巨鹿郡的蓬勃发展,早晚其他州郡的有能之士会看出民皆入学堂的好处。”
“到时候,他们自会争先效仿。”
田豫这话只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如果你不争先效仿,那我人才培养出来了,我就有实力不用你的官吏了。
到时候直接淘汰出局一批人,其他地方的人自然就看明白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为了确保自己的不被淘汰出局,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扩大学堂,培养更多的本地人才。
再过个几十年,等读书人变多了,自然就有基础去进行科举制了,士人阶层自然也会随之产生。
这就是彻底的阳谋,在时代发展的车轮面前,不进步就要被淘汰。
一旁的老刘点了点头,道:“如今我们推广学堂,还需要几位大儒来坐镇冀州,这样才能吸引来更多的贤人来助我们,宪和,前些日子让你去做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简雍道:“已经联系上了,陈子和郑大儒听闻使君已经安定了冀州,并且有意于在冀州大兴儒学讲堂,都对来冀州讲经很感兴趣。”
说来联系陈纪和郑玄还要归功于冀州的刘氏宗族。
冀州在两汉是出了名的诸侯区,多数皇帝的叔伯兄弟都被封到了此地,这就导致冀州的刘姓宗族势力遍布各个郡国。
虽然说最主要的王族主干大多数已经在黄巾之乱中遭遇了灭门,但前代诸侯王的那些没有继承权的亲族却依旧留下了不少。
这些宗室的情况多和老刘的亲族有些类似,有的是已经没落,有的是不上不下,还能举个孝廉。
但无论现在的情况如何,他们祖上都阔过,因此有着非常丰厚的人脉资源。
为了让自家的真龙腾飞,涿郡刘氏在和老刘接触后立刻开始联络整个冀州的刘姓宗室。
于是很快,河间刘、中山刘、常山刘、渤海刘、清河刘等等刘姓宗室都抱团汇聚了起来。
虽然在朝廷的打压下,这些宗室都是些小家小户,但架不住人多呀。
眼看现在有个同宗的兄弟做大,还能捎带自己一把,这些家族都很乐意地加入了进来,而请郑玄和陈纪就是他们的主意。
也正是看到整个冀州的刘氏宗族都团结了起来,那些大族出身的郡守、县令这才有些急了,几个月就递来了一份户籍册做投名状。
要知道,如果大族们完全不配合,这户籍册几乎是不可能统计下来的。
听到简雍说郑玄和陈纪都有兴趣,老刘不免露出了笑意。
有这两位来冀州坐镇,就算不出仕,单凭他们的人望也能极大提升他对冀州的统治力。
而且这两位不出仕,不代表他们弟子也不出仕,到时候他们弟子出仕再介绍些人来,整个冀州必将人才济济。
等些天开了春,再按国让的计划,隆重地派使者去长安觐见皇帝,表达对汉室的支持,讨个冀州牧的官职,那这冀州就算是彻底稳住了。
然而老刘还是高兴太早了,简雍这边话还没说完。
“不过如今青州境内盗贼横生,又有田楷、袁绍派人四处劫掠,两位大儒都有些担忧安全问题。”
听到简雍这样说,老刘笑了。
安全问题?
我最不怕的就是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