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走岔路的种植支抗钉(1 / 2)重生之我在1986年当正畸医生首页

还没等拉姐到来,患者的指标又开始下降,此刻脑外的医生又开始一轮忙碌。

站在嘈杂的急诊手术室走廊上,此刻几位口腔科的医生感觉自己有点多余。

留下罗恩熙医生,石定邦跟赵老师一起离开了急诊。

实验室内,小拉找出仅剩的一根钛合金棒。

这根金属棒是小拉求了老廖很久才求过来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掌握冶炼钛合金的不同金属的比例。

这一根还是老廖去隔壁工业大学实验室参观学习软磨硬泡买过来的。

说是一根也不贴切,其实分给小拉的只有四分之一根。

这根本来是打算找到金属加工的的老师后,加工成初版的种植支抗钉。

种植支抗钉按照材料分类就分成两大类,钛合金种植支抗钉和不锈钢种植支抗钉。

一直以来都以钛合金支抗钉作为主流使用。而不锈钢支抗钉是在喷粉附层工艺发展起来后使用的医生才多起来。

但其实种植支抗钉这个东西刚出来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

现在能够追溯到最早的种植支抗钉实验是在1983年,在兔子骨头上做的实验。

而种植支抗钉这个概念最早其实是来自颌面外科用来固定颌骨的骨钉。

最早这个装置叫法有许多,微植入体,微种植体,种植支抗钉,其实看这个名字也不难发现,最早这玩意医生们把他和种植牙那个植体划分到了一块。

这也导致种植钉在一开始走了很多弯路。

这里简述一下,种植牙的概念,其实就是植体和骨头发生骨结合,也就是俗说的长到肉里了。

骨结合以后利用骨结合的稳定性,来提供力量支撑假牙进行咀嚼。

想学种牙的人去咨询在BJ看牙的周叔叔,这方面他比我强,强多了!

所以这也是种植支抗钉初期设计的理念。

植入骨头获得骨结合。然后利用骨结合的力量,牵拉牙齿前进或者后退。

所以种植支抗钉在正畸里被叫做绝对支抗。

很多学者因此对这个种植支抗钉开展了研究。

但是,这个思路出发点就是错的。

简单了解一下牙槽骨的结构,简单来说分为骨皮质和骨松质。

就像树木一样,树皮坚硬而具有韧性,树心柔软而且多孔。

常学医的朋友都知道,多孔的骨结构更具有改建能力,有植体植入后,随着时间增加,骨头逐渐附着在植体上,最后植体就长在了骨头里。

这个种植牙的思路已经在临床上已经证实无误。

正畸和颌面外科方面的专家就借着这种思路,开始实验种植支抗钉的可行性。

植入的方式也和种植牙如出一辙,先打麻药,牙龈上做切口,然后先用钻头打出一个洞,再把支抗钉拧进去。

然后再缝合,过一段时间拆线,检查稳定性,再加力牵引牙齿。

结果这么做下来,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支抗钉能通过稳定性的检查。

其实到最后,真正能满足加力的种植钉占比也就在30%-40%。

什么概念呢,就是患者来了告诉他,你这个牙齿能做,但是需要种植钉辅助。

患者一听,那也行,种植钉多少钱,我交钱就行了。

“那你这种情况需要上颌两颗下颌两颗。”

“那我交四颗的钱不就行了?”

“那不行,这个种植钉植入都有失败率的,你得把失败率算上,12颗是保守估计,最保险的话你交15颗的钱吧,到时候用不上就给你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