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寺庙之中有一个老和尚和两个小和尚。
当然其中一个小和尚其实并不算小,可能是因为修行多年,面容依旧如少年模样。
另外一个小和尚则是刚刚长大,仅在五六岁左右。
老和尚法号福宁,收的两个小和尚一个叫慧语,一个叫慧目。
慧目自小聪慧但是年龄太小,要么在慧语旁边,跟着慧语上山挑水,要么跟在福宁在佛堂打坐修行。
到底是小孩心性,上山挑水行不了几步就走不动了,后面则是慧语背着他上山下山顺带挑两桶水。
在佛堂打坐也是,看不懂的佛经成为助眠的煤介,等醒来已经在自己塌上了。
西域的虽然贫瘠,三人所在的禅院也相对偏僻,只有一座小山相伴,山上也有唯一的水源,一汪泉眼。
慧目也跟着福宁去过其他禅院,发现他们都是自别处引水,好像没有挑水这个环节。
慧目也问过福宁为什么,福宁笑着说:“他们是为了修行,我们也是为了修行。”
“不懂!”
“以后你就会懂了!”福宁慈笑着摸摸慧目的脑袋。
慧目向慧语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慧语则是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因为他们需要修行,我们也需要修行。”
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一样的吗?慧目第一次对师父和师兄说的话产生了疑惑。
禅院的生活很无聊,慧目总能在枯燥的日子里找到一些乐趣,比如躲在师兄扫好的落叶中,每次师兄路过的时候突然跳出来准备吓师兄一跳。
每次师兄都会惊慌失措,一副被吓到的样子,师父则是不一样,师父则是会把他带到一旁,给他拍打因为躲在落叶堆里沾染的灰。
或者躲在院角,看着曦光下一只只蚂蚁在各个缝隙钻来钻去。
或者在入夜之后循着蝉鸣抓几张知了,然后像是献宝一样拿去给师父和师兄看。
师父会告诉他很深奥的道理然后让他将蝉放回去,师父教导他:“佛门弟子讲究慈悲,仁爱而给众生以安乐,怜悯众生而拔除苦难。
不应出于勉强将苦难施于他人,动物、植物亦然。
这种动物生长周期很长,真正绽放光彩的时刻又很短,幼虫在地下度过三到十七年,于夏天羽化成虫,但寿命也不足月余了。
若将其抓走,耽误了它生命意义之所在,岂不是平白造了恶端?
其生命轮回,璀璨之时极短,亦是短暂与无常。
天造事理,尘归尘,土归土,去吧,放它归去!”说完福宁摸了摸慧目的脑袋。
慧语师兄则是陪着他一起将蝉放回去。
师兄不像师父说些听不懂的话,只是教导他:“师父在教你明白正确的认知,意图、言论、行为。
如今你还小,只需牢记即可,以后类似的事情做之前思虑再三即可,明白了吗?”
“明白了。”慧目看着手中的不停鸣叫的蝉,第一次感到了罪恶感。
随着时间推移,慧目小和尚慢慢长大,慧语则是参加了寺中论道,听师父说,师兄很厉害,打败了许多佛门弟子。
慧目也为之高兴,寺里也准备将师兄立为佛子,他们禅院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但是什么是改善呢?大概是禅院比以往更加喧闹了吧,他再也不能和师兄去山上打水了吧,他也不能一个人在禅院里乱跑闲逛了吧。
需做每日课业,需读经修行,师兄也越来越忙,平日里见不到什么人,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严肃。
直到有一天,师兄回到禅院之中,神情厌厌得向师父请教:“师父,弟子习教义,悟众生苦,求佛而悟道,为何寺中与我所悟之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