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邓小满(2 / 2)人在西晋,狠抓教育首页

我想去试试,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

“哎,你还小,才十四岁,即使要入伍,最低年龄也是要十六岁,先试试自己在学术上有没有天赋嘛。

科学技术上的进步,有时候比成千上万士兵还有力量。”李松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有主见,他认可的事情,没几个人能改变。

……

第二天李小满遇到谷雨雨,她神神秘秘地把邓绥打听他的事情说了,李小满除了否认,不发表意见。

其实他就是当初被邓攸遗弃那个孩子,在他看来,当初父亲抛弃自己,自己就已经死了,如今他姓李,和姓邓的没有关系。

他也不恨邓攸,邓攸有自己的想法,当初邓攸遗弃他,选择侄子的事情,在士族里面不也成了美好的故事吗?

他违背了人的本性,得到了褒奖,损失了一个儿子,这很公平。

一个人的生命,很重要吗?这是乱世啊,能活下来已经是幸运了,更多的是无数无言地倒在历史烟尘里,一句轻飘飘的天下大乱,就可以将他们一笔带过了。

虽然他想和过去完全割裂开来,但是这些邓家的消息无意间还是被他知道了,不过他从不和别人谈论这些事情。

邓攸来到建邺,也是当了官,他当官的名声还不错,后来他一直没有生下孩子,他妻子给他又找了个小妾,后来发现这个小妾居然是他外甥女,重视礼教的邓攸决定,以后再也考虑传宗接代的事情了。

他这个堂弟邓绥到江陵上学,他也是没多久就知道了,学宫虽大,不想遇见谁,偏偏有时候还会遇到,他和堂弟小时候经常一起玩,第一次遇见就认出来了。

那小子还说,“请问师兄姓邓吗?”现在他懒得和邓家人再发生联系,直接回答说,“我姓李。”

在学宫遇到,他就当陌生人,没想到这小子还不死心,居然打听起他来了。还好当初他到了荆州之后,立刻就抛弃了自己的姓,随意选了一个姓,后来又跟着李松姓了。

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知道这事的人很少,想打听根本没用,李松以前还是情报部门的,这事办得很妥帖。

李松怀疑,他可能是邓攸故事里的孩子,他经过打探,知道邓攸丢孩子的地方,那里就是他捡到小满的地方,但是李松尊重他的选择。

现在新楚育幼院的孩子,很多都是商人们从江州带来的,尽管现在新楚的国民们已经遵守律法,不再抛弃孩子不抚养,但是新楚之外,抛弃某些时间生的孩子,还是百姓的习惯。

都是父母,即使这些百姓不愿意养,比起溺杀孩子,他们更愿意把孩子送给新楚的商人,送走了好歹还能有几率活下来。

新楚现在不缺人,但是遇到这些没人要的婴儿,新楚也不吝啬这点人力物力的付出,妇幼局现在就是主要负责管理这事的。

新楚的人清醒,理性,围绕着新学的源头,各种学问慢慢绽放开来。

现在出版技术到了市场上,更是有各种出版物开始出现,有职业的作家开始出现,如今更是出现了记者这个职业。

取得出版局颁发的记者证,他们可以到各地去收集信息,把这些信息写成文章,投递到报纸赚取稿费,以此为生。

目前记者的数量还不多,各种报纸的数量也才开始出现,现在各州已经在筹备,开办自己的报纸了,有这种需要的,都是大城市,这些地方才识字的人多,对各种信息有需要。

之前各地都是把江陵的报纸送到各地,尽管现在交通便利,还是要晚几天才能发到各地,不过比起以前的信息传递,那速度是快多了。

尤其是江陵的报纸,对新楚的消息有报道,哪里什么水果多,丰收,水果商贩就去贩卖,对新楚之外,也有很多消息,哪里正在动乱之中,大家注意避开危险。

这些信息和出版物,大大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开始思考,开始开动脑筋,而不是像晋国那样。

晋国执行的依然是法家的思想,愚弄百姓,让百姓把新楚当成敌人,对百姓无情压榨,除了那些和新楚有接触的商人们,他们了解新楚。

大量的晋国百姓,他们都想跟着官府,打进新楚,杀掉新楚百姓,新楚百姓都是些无君无父的禽兽,都该毁掉。这事做成之后,新楚的良田美屋不都是他们的了吗?

不过他们想美了,即使打下新楚,他们也分不到什么好东西。

也是这个原因,新楚和晋国的合作,大部分止步在江州,士族为了挣钱和新楚商人合作,也只是一些大商人出面。

等到民众愤怒起来,士族随时准备把这些商人拿来祭天。

如今新楚之外的学界,建立朝廷,士人们用的是法家,个人生活用的是儒家伦理,他们爱好的,主要是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