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玉带着俘虏离开了。
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人口,他必须先带着这些人回到苏阿拉拉再说。
几日后,他来到了马任加。
眼下已经与基卢瓦苏丹国彻底撕破了脸,就没有必要再让这么好的地方留在他们手里了。
这里的新任苏丹虽然没有参加围攻他的战事,但由于大量人口的到来,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用船上八百斤的重炮对着马任加城墙轰击了三轮后,距离码头只有两百米的马任加城的一段城墙应声而倒。
大食人投降了。
很显然,在此之前,他们也得到了巴利湾战斗的结果。
次日一早,大批工匠带着两船包括水泥在内的建筑材料过来了,马任加是一座土城,朱文玉准备在其外围包一层城砖。
对于这批俘虏,这一次他多了一个心眼。
他将二十岁以下尚未成婚的五百人挑选出来,并将愿意加入他的另外五百人一并挑出来。
前五百人他准备全部纳入少年兵,后五百人则在马任加附近种地,不过这一次他不准备为他们分配奴户了,而是真正不用缴纳赋税的自由民。
至于剩余一千人则暂时成为奴隶。
他任命毛宇为马任加县的县长,自由民中由他挑选一百人成为他的常备兵,马任加附近还有一千多户奴户,每人获得十户奴户。
任命林海旺为副县长,带领一个营在这里镇守,同时训练那五百少年明军。
做完这些后已经是十日以后了。
王景弘终于来了。
他直接来到了巴利湾!
此时,他还有中军、后军两个分舰队,以及中型宝船一艘、马船一艘、粮船两艘,一共十四艘大船。
对于王景弘的动态,朱文玉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等他们驶入到巴利湾时他便带着六艘大船北上了。
战斗在巴利湾中间打响了。
结果与之前的巴利湾之战差不多,不过这一次的战况却惨烈得多,纳马基亚号、阿尔卡萨辛号退出了战斗,它们的桅杆、风帆全部被毁,但朱文玉还是依靠自己对巴利湾的熟悉以及更快的船速和灵活性最终战胜了他们。
依着大明舰队的速度,想要顺利撤出巴利湾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终朱文玉摧毁了七艘战船,俘获了剩余的船只。
这一次,明军显然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而来,也对朱文玉的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伤,他的少年兵竟然拿损失了近两百人!
但战果也是辉煌的。
一艘马船上还有三百匹战马,两艘粮船上还有近一万石粮食、茶叶、食盐、布匹、黄豆。
马船、粮船的长度都在八十米左右,满载可以装载超过一千吨的货物,他准备在它们上面加装大三角帆,保留纵帆,这样的话他若是再北上前往红海、波斯湾进行贸易的话,运力暂时足够了。
马船、粮船实际是加长型福船,只要压舱物足够,利用三角帆倾斜航行时也没有倾覆之虞。
三艘战船以及从马任加港夺得的两艘大三角帆船自然全部收为己用。
战船同样进行风帆改造,与朱文玉的船只相比,明船的龙骨普遍较轻,为了避免倾覆,需要在底舱放入大量的压舱物。
而朱文玉船只的龙骨、肋骨都是用耐腐蚀、密度极高的整根铁力木制成,加上极厚的船板、船帮,压舱物只需要很少的一部分就行了。
第二次巴利湾之战,他又俘获了大约两千人,其中就包括大太监王景弘、锦衣卫都督佥事左挺、南京羽林左卫千户司马敬、通事马欢等。
加上之前俘获的,两次大战下来他俘获了卫指挥佥事五人、千户五人、百户几十人,总旗、小旗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