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验证新船型(2 / 2)以海贸覆明首页

如果说长十丈,宽三丈的船,每时辰能航行30里远的话,长十四丈半,宽两丈六尺的船,每时辰就能航行45里以上!”

每时辰航行45里!

这太惊人了!

快了一半航速啊!

乔老板当即实验,没有简单拿木板直接插到水里试,有两个同样大小重量的模型,一个福船模型,一个广船模型,船底形状基本一样。

给广船模型船底各做一个减摇插板,左右各一条减摇鳍,钉在船底,与没有减摇插板和减摇鳍的福船模型比较。

造船场有煮软化木材的长条形大锅,两个模型放在锅里的水里,手扒拉着比较横摇幅度区别。

发现有减摇插板和减摇鳍的广船模型,确实减少了很多横摇幅度,比福船模型更稳定。

乔老板惊喜叫道:“确实有用!减摇插板和减摇鳍确实有用!

不行,我要造一艘小模好好试试!”

乔老板可能确实喜欢船,敢于创新,立刻找木板做模型,做的还是20比1的大模型,一次做两个,一个船底有减摇插板、减摇鳍,另一个船底什么也没有。

锯薄木板煮热塑型,只简单做船底形状,不做别的,三五下就能做好。

陆沐泽趁机给加上扁球形球形艏,向上渐高的方形船艉,流线型水线以下,乔老板照做。

这并不是陆沐泽设计的,而是辅助面板里有的船型,名为中式劈浪船。

现代船舶基本都有球形艏,比飞剪船的空心船艏更先进。

既能为船艏预劈开海浪,也能抵消船前进时海波的冲击,球形艏为船身开出一条路,供船身渐进式低阻力通过,能提高一些纵向稳定性,也能提高一些航速,减少一些动力需求。

船艉方形,向上渐高,这种设计方便安装舵板,更方便以后安装螺旋桨。

明末清初时,葡萄牙人使用盖伦船的船身,中式硬帆的船帆,所创新建造的中西合璧的老闸船,航行性能已经很好了,甩开盖伦船一大截。

这种中式劈浪船船身修长,有球形艏,符合流体力学,船底在水中阻力小,理论上比飞剪船更先进,比老闸船先进更多。

风帆船主要靠风吹到帆上,以风力推动船航行,风帆总面积越大,吃风效率越高,船的航速越快。

中式硬帆的帆有多根檩条,重量很重,没有力量分散支撑点,一整张帆很重,不利于太高的高度,桅杆必须粗壮,而且不会太高,太高的话容易断。

虽然中式硬帆能借到大角度侧面来风,比软帆借到的侧风更多,适航性更好,需要的船员更少。

但一整张帆和粗壮的桅杆限制了上限,最高不过30米高,高处风才更大,动力更足,决定这样的桅杆和帆更适用于数十数百吨的小船,不适用于上千吨的船。

桅杆太高的话必然会更粗,更重,需要的粗长木材更少,建造难度与成本很高,船头重脚轻,适航性差,载重量下降,帆更大更重,人力少了根本升不起来。

就像郑和宝船,靠九根桅杆增加风帆总面积,硬帆重十几吨,升个帆需要两三百人使劲拉绳索,费劲,需要船员多,得不偿失。

开船的船员多,需要的蔬菜水果淡水就多,载货量就少,航行距离就近,需要补给频率就高,远洋航行很麻烦。

相反三五百吨的小船,只需要十几个船员升帆,甚至使用铁葫芦升帆,一个船员就能升起几吨重的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