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章 狼群(1 / 2)1892:美利坚的西部生活首页

赶牛的工作无疑是辛苦且漫长的,肖恩坐在灰姑娘的背上,看着身侧浩浩荡荡的牛群,一时也生出豪迈之感,别看这一个秋天瞎忙活,如今咱也是有产的人了。

不过这眼前的小牛还太过娇弱,如何熬过这个冬天才是重中之重。

跟蓝尼说的什么一年之后就是一万五千美金只是为了激励新晋员工画的大饼,干养殖的风险太大,一场疾病下来往往就是血本无归,所谓“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就是这個道理。

“嘿,肖恩,看着点左边,牛群朝左边偏了。”在后方压阵的牛仔朝肖恩大叫着,肖恩也停止了幻想,学着后面牛仔的动作策马向前,将偏离的小牛赶回到原来的场地。

浩浩荡荡的牛群一前一后是两个老牛仔,一个负责带路,将小牛犊们带到平坦好走的路面上去,他也负责路上的安保工作,有任何异动都有他上前交涉。

一个在后面负责押后,他要确保所有的小牛犊都跟在队伍后面,没有小牛犊因为贪玩打架而掉队。

肖恩和蓝尼则一左一右在牛群侧方溜达,负责牛群的走向,整体队伍不会跑偏。

买卖牛群不比后世,后世只要谈好价格,自然会有重卡来牧场送货拉货,牧场主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招待买家或卖家就好,但是现在是1892年,这个年代的牧场主们的交易场所还是在有火车站的大型城镇和沿着赶牛小道衍生出来的各个“牛镇”。

所谓牛镇就是在卖牛期间供牛仔们休息和买卖的城镇。

在牧牛业高速发展的初期,也就是内战刚刚结束的1865年,养牛并不是一件难事,相反卖牛才是,一头两岁的牛在德州市场的价格是3美金一头,还找不到买家。

但是如果将牛牛群赶到密西西比河附近,一头牛的价格就会飙升10倍,而如果能赶去纽约,一头牛的价格会飙升28倍,卖到惊人的85美金一头,而且还供不应求。

因此在之后的20年间,一条从德州到密苏里州的专门为了赶牛的道路应运而生,大家叫它“肖尼小道”,也叫“牛道”。在火车未修通的年代,无数牛仔赶着牛群将牛卖到了东部城市,换回美金贡献给沿途的小镇。

这些小镇就是牛镇。有时候牛仔们完不成去往东部世界的任务,也会在牛镇把自己赶的牛卖掉。

横贯亚美利加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之后,在亚美利加西部大平原牧区和东部市场之间有了更为有效的交通。原来仅仅作为牛仔休息和零星买卖的“牛镇”得以迅速崛起。

每个牛镇从建立之日起,就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赶牛人。中西部、东部和大平原北部的买主蜂拥而至,云集牛交易市场。

话题扯远了......

在 1892年,买牛还需要从牛镇赶着牛到自家牧场。

如果不是罗宾经验老道,雇佣了两个专业牛仔,就凭着肖恩和蓝尼两个,走回牧场还能剩下10头牛犊都算他俩有赶牛天赋。

他俩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跟在那两个经验十足的老牛仔身边学习起赶牛的学问来。

赶五十头小牛犊回牧场对于两个牛仔来说可不算是什么难事,看在肖恩殷勤地递烟的份上,他们还是细心地给他俩讲述放牛的小故事和一些只有牛仔们才懂的行话。

夜晚,一行四人就在野外夜宿,一天经过了50公里的高强度行军,小牛们早已疲惫不堪,他们挤成一团,用抱团和厚实的皮毛取暖。

肖恩他们坐在牛群后面二十米的地方燃起篝火。今晚的月色很亮,荒野当中没有任何遮挡,在晚上八点多些,一条南北延伸的银白色亮带出现在无垠的星空。

第一天的赶牛工作是最累的,小牛们刚刚踏入荒野,桀骜的天性被一望无际的草地点燃,先祖们无忧无虑畅游在草原的血脉瞬间觉醒,它们也变得冲动爱跑。

第一天的路程需要给它们上上强度。

肖恩也被小牛们溜的够呛,纵使他还穿了一个羊毛护腿套,大腿内侧还是被磨得生疼,他怀疑腹股沟的嫩皮已经出血了,不过没办法检查。

今天的晚饭是煎培根配玉米饼,肖恩负责做饭,蓝尼负责打下手。两个老牛仔享受晚上休息前的片刻安逸。